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本文关键词: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出处:《地理科学》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旅游区划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景点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区划,实质是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以中国A级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可达性为依据,探讨基于可达性格局的旅游区划问题和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所有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服务区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服务区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点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全国分为9个一级旅游区、22个二级旅游区和177个三级旅游区,形成了中国旅游区划等级体系。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61017,41361040) 甘肃省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201-14)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SKQNYB12021)资助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旅游区划是在对一定区域内赋存的旅游资源丰度或存量、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和旅游发展的现状各要素客观认识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这些要素的结构相似性和分布统一性,来确定的旅游区的空间范围和界线,将地域划分为不同等级发展区域的过程[1,2]。旅游区划是旅游地开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敏;;我国旅游区划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6期
3 靳诚;陆玉麒;张莉;徐菁;;基于路网结构的旅游景点可达性分析——以南京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4 靳诚;黄震方;;基于可达性技术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划[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5 方叶林;毛玲玲;;基于SPSS16.0的安徽旅游区划研究[J];旅游论坛;2011年03期
6 潘竟虎;从忆波;;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J];地理科学;2012年11期
7 邹积林;旅游区划问题探讨——以成都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1990年02期
8 杨皖苏;严鸿和;;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6期
9 韦福巍;黄荣娟;;基于因子分析的广西旅游区划[J];热带地理;2012年06期
10 耿协鹏;杨传勇;;全形态Voronoi图在地市级旅游区划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章尚正;余佳;;旅游资源非优型省会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提升——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陈春莲;;浅谈合肥市滨湖新城旅游规划[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4 管兵中;卢松;;国内农业旅游研究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5 陈苹苹;;合肥旅游圈构建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6 陈慧敏;;我国旅游区划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7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8 宋佩茹;;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9 祝晔;黄震方;;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10 杨晓峰;汪威;张立群;;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王群;朱棣;姜坤;;循环经济与大别山生态旅游开发[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徐速;;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旅游合作与发展探讨[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丽卿;;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张巨才;;基于品牌定位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以河北为例[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方相林;李俊民;;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李永文;郭影影;;论旅游系统思想与旅游学研究[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祁秋寅;张捷;王同坤;;滨江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南京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汤全明;温丽娟;张建新;;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初探——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勇;;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路径及模式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冯亚芬;魏少琴;贾铁飞;;区域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怀c,
本文编号:1353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5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