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进展_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25卷 第1期
2010年1月自 然 资 源 学 报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Vol.25No. 1Jan.,2010
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程 进,陆 林*,晋秀龙,黄剑锋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为探讨山地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参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
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从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等方面论述了国外山地旅游研究进展,按时
间进展将国内山地旅游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每一阶段的研究
方法、研究内容以及表现特征都有较大差异。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山
地旅游研究差异。从山地旅游发展及研究现状来看,今后山地旅游研究应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
以及技术路线,加强旅游发展条件下的山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研究新的要素在山地旅游
发展中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加强不同时空尺度条件下的山地旅游发展特征、演化过程和演
化规律研究。
关 键 词:山地旅游;研究进展;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1-0162-15
我国是世界第一山地大国,山地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山地是地形上的隆起区,往往也是经济上的低谷区,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平原区年人均GDP为20969元;丘陵区次之,为12058元;山区最低,仅为7189元。山地经济社
[1]会发展滞后,深刻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现。同时,山地生态系统复杂,自然
地理的差异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明显,其本身即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利用方式和发展模式的优化和选择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局。
发展山地旅游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利用山地的重要方式。我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09年7月,我国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38处,其中山地型遗产地(含与山地密切相关的遗产地)20处,占总数的52%;已公布的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处,其中山地型风景名胜区(含与山地密切相关的风景名胜区)有129处,占总数的69%;国家首批5A旅游区66处,其中山地型旅游区(含与山地密切相关的旅游区)35处,占总数的53%。山地旅游在我国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山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山地旅游对维护山地生态系统安全、持续利用山地资源具有天然耦合作用。
山地旅游是人类在山地独特的地貌类型上发展起来的,以度假、休闲、观光、宗教、修学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而山地旅游研究则是探讨山地环境与旅游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山地环境背景下各旅游要素的功能、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综合性交叉研究。为探寻山地旅游发展特征、演化过程和规律,国内外学者分别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山地旅游进行了大量
收稿日期:2009-09-16;修订日期:2009-1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83)。
第一作者简介:程进(1985-),男,安徽凤台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E-mail:geocj@163.com
*通信作者简介:陆林(1962-),男,安徽芜湖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教学与科研工作。E-
1期程 进等: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163研究,并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分析国内外山地游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研究经验,以期探讨山地旅游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以供借鉴。
1 国外研究进展
受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影响,国外山地旅游与国内有较大不同,研究侧重点有所差异,通过对检索文献进行分析,国外山地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1 相关概念研究
山地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活动,国外学者注重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框架体系的构建,以此进行山地旅游基础研究。如Beedie等分析了山地探险旅游产生过程、特征以及
[2]登山者与山地探险旅游者的特征差别。Nepal定义了山地生态旅游:不会导致山地自然
和文化环境的退化,并能为当地社会和居民带来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同时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体验的旅游形式[3]。Pomfret构建了山地探险旅游者研究概念性框架体系,论述了推、拉、旅游者个体特性以及旅游者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山地探险旅游者动机的影响,并指出旅游者在登山过程中形成鲜明对比的情绪(contrastingemotions)、畅(flow)、顶峰体验(peakexperience)等情感阶段[4]。目前山地旅游相关概念研究成果较少,且多集中于单一概念、框架的界定与构建等,山地旅游概念体系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1.2 山地旅游影响研究
1.2.1 经济影响
山地发展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改善落后的经济条件,提高经济收入。农业在山地经济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Ploaie研究了罗马尼亚山地旅游业对农业的影响,认为旅游业长期
[5]的增长潜力使山地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成为可能。但山地旅游开发往往不能使区域得
到均衡发展,Lasanta等分析了比利牛斯山滑雪旅游开发以来地区社会经济变化的空间差异,结果显示只有少数拥有滑雪场地或与滑雪度假地关系密切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一旅游地的不同发展阶段旅游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也不尽相同,Tooman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美国大雾山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探索阶段旅游收入主要为当地人所得,发展阶段经济利益被外来投资者剥夺,旅游作为地区发展的经济力量具有局限性。现有研究关注了山地旅游经济影响的时空差异,但旅游业对山地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对经济影响未来演化趋势的研究也较为缺乏。
1.2.2 环境影响
山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旅游活动可能造成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Pickering等调查发现,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保护区管理者们认为旅游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
[8]响,而滑雪旅游对山地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他旅游活动带来的影响。Madan等研究
了印度马苏里山旅游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非法建设、无规划发展、废弃物污染、森林破坏、健康卫生问题、水污染、人流拥挤和交通堵塞,提出调控山地旅游发展的两条指导
[9]原则:旅游者数量应同旅游地吸纳能力相符,旅游者时空流动应避免集中。山地资源有
限,发展旅游势必对其他生产活动产生竞争,Marín-Yaseli等指出比利牛斯山因旅游业对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产生竞争,导致畜牧业水平下降,发展旅游带来牧场退化、景观多样性丧失、火灾隐患以及土壤侵蚀加剧等环境问题。旅游发展可能给山地动植物带来影响,Pignatti
[11]研究了亚平宁山脉旅游活动对植被多样性、物种数量、物种特性及建筑风格的影响。[10][7][6]
164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12]25卷度、对本土植被的危害
[13]。Heil从群落、依赖植物集团、种群三方面研究了阿根廷山地旅游活动对鸟类的影响。生态足迹可用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Cole等测算了喜马拉
雅山脉Manali地区发展旅游以来生态足迹的变化以及旅游者对生态足迹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Manali生态足迹是其面积的25倍,Manali越来越依赖外部生态系统来维持自身发展[14]。从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山地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较多关注山地旅游带来的负面环境效应,虽然旅游活动对山地环境的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但旅游环境影响并不全是消极的,在关注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应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环境影响加以研究。
1.2.3 社会文化影响
与外部社会相比,山地是个相对封闭的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发展山地旅游一方面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所引入的社会主流文化,会给山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带来很大冲击。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居民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关系的变迁等方面进行山地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如Nyaupane等研究发现云南西北山区和尼泊尔安纳布尔纳山旅游开发分别促进了两地传统民族文化的
[15]复苏。Kariel认为山地发展旅游使居民个体以及居民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与家人相处时间减少、妇女地位提升、年轻人价值观改变、犯罪率上升、节日仪式传统意义丧失、祖传工艺品变卖、居民之间互助减少、对拥有资产的价值估算日益增多等[16]。居民是旅游地社会成员重要组成部分,受各种因素作用,山地旅游对居民的影响有很大差异。Weaver研究了黄金海岸城乡边缘坦博林山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将居民分为“支持者”、“中立者”和“反对者”三类,并分析了居民的年龄、学历、性别、居住时间、收入、迁入该地动机、工作性质、距主要景区(点)距离、与旅游者接触程度、对地区的感知态度等变量与
[17]居民感知态度之间的关系。
1.3 旅游地规划与管理研究
旅游地规划与管理一直是山地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Holden以苏格兰凯恩戈姆山为例研究山地滑雪旅游开发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旅游地规划与管理应当建立在了
[18]解旅游者需求以及旅游者对旅游地环境态度的基础上。与其他类型旅游地相比,山地旅
游地在管理和规划上具有自己的特色,Pyo对比分析了城市、山地、历史和岛屿四种类型旅游地知识地图的构建,指出山地应加强提高可进入性、促进信息传播、开发特色吸引物、淡旺季发展调控,而提高可进入性、加强与其他旅游地联系对克服山地旅游发展障碍非常重要[19]。山地自身作为保护区又有着不同的类型:国家公园、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等,
[20]Reinius等研究发现作为旅游吸引物,国家公园称号对旅游者出游行为的影响要大于世界遗产地和生物保护圈。Linde等从旅游者特征、管理模式、旅游收入等方面对比研究了非洲
南部德拉肯斯山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地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模式差异,认为建立山地可持续发展网络,山地与地区间进行协作是必要的[21]。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山地管理中新技术的应用开始得到重视,Dye等以美国大雾山国家公园为例,把GIS工具与旅游者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结合起来,设计简易的使用界面,方便旅游者依据自身需求高效地设定旅游线路和选择旅游活动,以提高游客满意度[22]。Johnsen等提出了一系列指标以帮助旅游管理者从可
[23]持续发展角度制定瑞士山地旅游开发策略。
社会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一些环保主义者反对在山地开展旅游活动,给山地旅游发展带来许多挑战。为了提高山地旅游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Hudson等提出了责任营销,[24]P
ing等针对旅游者攀登澳大利亚科修斯科峰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应包括:固定旅游路线、设置厕所、游客教育以及限制部分旅游活动
1.4 旅游市场与旅游者行为研究
国外山地旅游市场开发主要集中于研究已有客源特征以及如何将潜在客源转化为旅游者,注重将旅游者特征与山地旅游市场开发相结合,着重研究旅游者的个体特性与群体特征对市场开发的影响。Richards调查英国滑雪市场发现旅游者滑雪技术水平影响其对目的地的选择及其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27][25]。Langer分析了山地风景区[26]交通噪音对酒店入住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季节差异,认为实行差额房价是值得的。。Heberlein等研究了瑞典山地旅游活动种类及其空间
[28]分布差异,发现冬季旅游在其山地旅游中占有重要的比重。Williams等认为要使加拿大
滑雪市场保持繁荣,应把潜在的滑雪旅游者吸引进来,并研究了非滑雪者对参与到滑雪中的障碍感知,发现最主要的障碍是畏惧和成本,指出两类人群易成为滑雪旅游者:社会冒险家和年轻家庭群体[29]。
1.5 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研究
山地发展旅游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很大,旅游活动一方面影响环境,自然环境的变迁也影响到旅游发展,特别是气候变化对山地旅游的发展条件、客源市场等都产生较大影响。Harrison等利用气候空间模型与数字地形相结合,研究了苏格兰气候变化对旅游的影响。对于山地,夏季趋于干燥利于发展旅游,冬季气候变暖,降雪量减少,开展滑雪旅游成本上升[30]。Scott等研究了加拿大落基山脉气候变化对客流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发现近期、中
[31]期影响不大,客流量继续上升,远期趋于下降
不是决定山地旅游发展的唯一因素[32]。Elsasser等评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瑞士阿尔卑斯山旅游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生态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对山地旅游有一定的影响,但。N?thiger等分析了欧洲阿尔卑斯山自然灾害对旅游
[33]的影响,指出随着全球变暖,该区域的旅游和经济发展都将面临严峻问题。从上述研究
来看,国外学者在气候变化对山地旅游影响程度上的认识还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
1.6 旅游社区研究
国外山地旅游社区研究主要从旅游者和居民两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情况、社区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态度等,既有单个社区的深入研究,也有不同社区的比较研究。Nyaupane等对比分析云南西北山区和尼泊尔安纳布尔纳山社区参与程度在旅游影响中的作用,指出山地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社区参与和政府支持的基础上,旅游者数量及类型对社区参与程度产生影响[15]。山地旅游业的发展给不同社区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社区对旅游的感知和依赖程度有很大差异。Smith等研究美国落基山脉西部山地聚落对旅游的依赖程度,将社区分为3种类型:旅游饱和型(tourism-saturat-ed)、旅游实现型(tourism-realized)、旅游渴望型(tourism-hungry)。Needham等研究发现加拿大惠斯勒山各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影响持不同标准,但对旅游者密度的态度较为一致,认为旅游地加强旅游者密度调控是必要的
究[36][35][34]。在社区感知研究方面,Eitzinger等调查了奥地利蒂罗尔山居民旅游风险感知,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典型性、风险责任归属进行了研。Kianicka等研究瑞士阿尔卑斯山居民与旅游者地方感知差异,结果显示居民和旅游
[37]者的地方感知特征比较接近,但两者对不同特征所赋予的含义及重要性有很大差别,对地区的旅游开发有不同需求。Valaoras等研究发现因开展生态旅游,希腊地中海山地聚落成[38]
1.7 旅游地演化研究
山地旅游少有固定的发展模式,总是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国外山地旅游演化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方面,一是研究旅游要素的演化过程,如旅游活动、旅游接待业演化等;二是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旅游地演化实证研究。如Fredman等分析了瑞典1980—1984年和1995—2000年山地旅游活动在空间和类型上的变化、产生原因、对旅游地未来发展的影响,指出山地旅游未来研究应关注使用者之间的冲突、旅游动机、旅游者出游限制因素以及确定
[39]不同季节山地旅游成功开发的关键因素。Knight从东道主层面研究日本山村旅游地旅
游发展演变情况,分析了影响旅游接待方式变化的因素[40]。Tooman分析了大雾山3个旅
[7]游地演化特征,发现其演化模式基本符合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从现有研究来看,
不同山地旅游地演化的比较研究还较为缺乏,虽然各山地差异明显,但做为特殊地貌单元,山地旅游演化仍具有一定共性特征,山地旅游地的演化规律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山地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其中50%为山地型风景区。随着山地旅游的发展,学术界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词为“山地旅游”和“山岳旅游”,检索后并对原始结果进行了筛选。该结果可能不完全等同于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但能基本反映山地旅游研究总体态势和状况。上世纪80年代国内山地旅游的发文数量每年仅为1篇左右,而到2008年增加到19篇,增长速度较快。较高速度的增长出现在2004年以后,2003年以前发文数量虽有增加,但幅度不大(图1)
。
图1 国内山地旅游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Fig.1 Timedistributionofdomesticdocumentsofmountaintourism
国内山地旅游研究根据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表1),研究内容可概括为10个领域(表2),主要集中在资源与开发、规划与管理、客流与市场、环境评价以及旅游影响研究,该5个领域的论文数量占到总数的80%。其中旅游地资源与开发一直是各阶段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尤其在深化阶段,发文数量大大超出其他领域,研究内容也由初级旅游开发发展至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层面。在10个研究领域中,对居民感知及旅游者行为的研究较少,其中旅游者行为研究检索到的7篇文献有5篇为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山地旅游研究较为忽视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而在三个阶段中,深化阶段发文数量超出了前两个阶段之和,且研究成果覆盖了全部10个领域,我国山地旅游研究体系正逐步趋于
本文关键词: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