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旅游经济时空演变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省际旅游经济时空演变分析 出处:《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省际旅游经济 时空演变 主成分分析 马尔科夫链
【摘要】: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反映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首先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得分;然后根据马尔科夫和空间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法分别计算出两种情况下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转移概率矩阵,探索中国省际旅游经济时空演变动态特征;最后利用Arc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省区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尤其是极高水平和极低水平省区之间差距有加大的趋势;邻区的背景条件对省区旅游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因省区及其邻区所处的发展水平等级而异。
[Abstract]:In order to China 31 inland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utonomous reg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2000-2010 reflect the provinces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data using the SPSS 17 software,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ach province of economic calculati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Markoff and Markoff spac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economy matrix under two kinds of situations,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conomic time China province; finally, visual analysis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by using ArcGI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has obvious uneven interval, especially the gap between high level and low level provinces have increased trend; adjacent area background condi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by provinces and its adjacent areas.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level of the exhibi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
【分类号】:F592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国民休闲纲要》、《旅游法》的相继出台,中国的旅游业将处于新一轮的蓬勃发展之中,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将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旅游区域差异的研究已达一定深度,研究的空间尺度涉及全国、地带间、省区和地市级等不同层面,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标准差、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齐邦锋;江冲;刘兆德;;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2 王良健;李晶晶;陈锦龙;;中国省际旅游业发展演进的时空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3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4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5 黄晓峰;黄跃东;;福建省区域趋同时空演变的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J];福建地理;2006年02期
6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7 薛亮;任志远;;基于空间马尔科夫链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洪;廖光萍;崔娜娜;;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四川区域经济趋同实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3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4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5 文余源;;顾及空间效应的县域收入分布时空演进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6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7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辽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郑晓宇;;中国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杨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差异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田大江;刘家明;王润;;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李楠;;山东省17地市旅游规模发展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邓祖涛;;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宋玉蓉;;中国旅行社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卢丽文;王毅;;湖北省入境旅游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向艺;王成璋;郑林;;省域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及应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威;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任瀚;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贾科利;基于遥感、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孟倩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雅丽;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程丽静;旅游强省建设的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刘超;地区收入差异的探索性时空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夏苗;延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胡鹏;空间依赖与空间俱乐部趋同[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建寿;空间异质性与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敬武;区域旅游业横向实力分析——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指数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张广海;田纪鹏;;山东省旅游经济地域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4 卢施恩,叶良煊;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6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7 王良健;邓琼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8 吴彤,罗浩;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9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10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旅游经济[J];全国新书目;2003年01期
2 刘晖;哈尔滨市旅游经济国际化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4期
3 徐嘉泽;打文化品牌 兴旅游经济[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邓燕萍;解析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贡献[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郑建瑜;张金泉;贺宝根;;重点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探讨——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经济师;2007年07期
6 吴丽娅;;对导游管理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4期
7 庞波;以市场营销为突破口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J];理论前沿;1999年15期
8 徐学森;;做足旅游经济的大文章——访泰安市市长耿文清[J];走向世界;2001年05期
9 林安;谈西部开发中的旅游业发展[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陈潮升;增创成都旅游经济新优势[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光林;梁小琳;赵玲;;大新:泛北部湾旅游经济的一颗新星——关于2007年大新县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罗万雄;;巧妙培育品牌 发展水族旅游经济[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黄玲;;发展舟山地区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经济的若干思考[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林丽;;浅论民族文化与民族区域旅游经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邱宏民;;论开发人力资源与振兴旅游经济[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隗钊;;关于发展旅游气象服务的几点看法[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8 ;保护长城刻不容缓[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2期(“2006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专刊)[C];2006年
9 汤亚雄;;张家界茶产业与旅游经济对接之浅见[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10 王恺;王凌;;开发文物资源 繁荣旅游经济[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永匡;中国“入世”与旅游经济大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大连记者站 李文菲 通讯员 雨航;大连构建“海洋之心”旅游经济带[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笪贤斌 詹熙;科学发展引领景区旅游经济新跨越[N];黄山日报;2009年
4 商茂 永凤;打造“三型”旅游经济[N];扬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清;全市旅游经济强劲恢复性增长[N];乐山日报;2010年
6 宗玉柱 记者 路慧雁;光明林场精心打造旅游经济带[N];延边日报;2010年
7 华天波 胡文成;做大“旅游经济” 培植优势财源[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演讲人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旅游经济:迎接排浪式消费[N];中国经营报;2002年
9 王晓波 苏永青;“边塞文化”独树一帜 “时尚田园”风光无限[N];大同日报;2009年
10 徐立京;旅游业迎来发展新机遇[N];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马艳霞;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修正与路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辉;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5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9 潘华丽;环境税背景下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袁洁;社会继承制度变迁中的苗族女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鹿;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君子;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刚;浙江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严;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霞;甘肃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阚士强;陕西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与协调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崔苗苗;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8 郑玉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D];延边大学;2002年
9 刘伟强;剩余索取权分配与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10 陈刚;湖北省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83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8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