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出处:《山地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优势度 地理集中度指数 旅游空间结构 云南省
【摘要】:交通是旅游者与旅游资源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对旅游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交通优势度模型,选取1988年、1999年和2011年等3个时间截点的交通与旅游景区数据,运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和地理集中度方法对云南旅游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交通发展对云南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影响。结果发现:云南交通优势水平逐步提升,交通发展的重心逐渐向南、向西转移,交通格局也由"单极"向"网状"形态形成;在交通优势度提高的基础上,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格局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出节点离散型向点轴空间过渡、点轴旅游格局向放射状格局转变,辐射式及多中心网络格局初见雏形。
[Abstract]:Traffic is the link and bridge between tourists and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has a vit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ased on the traffic dominance model, this paper selects 1988. Based on the traffic and tourist scenic spot data from 1999 and 2011,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Yunnan tourism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traffic dominance model and the method of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The influence of traffic development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Yunnan tourism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ffic superiority level of Yunnan gradually increases, the center of traffic development gradually moves south and westward. The traffic pattern is formed from "unipole" to "net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improvement of traffic dominanc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tourism shows the transition from node discrete type to point axis space and point axis tourism pattern to radial pattern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Radiation pattern and multi-center network pattern are beginning to take shape.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361037;41671147) 云南哲社基地重点项目(JD2014ZD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J07B02)~~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发生、发展以空间系统为物质载体[1]。交通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通道和桥梁,直接影响着客源地和目的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2]。国外对旅游与交通的关系研究涉及较早,在交通对旅游的影响方面,分别基于交通费用和交通量化对旅游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3期
2 卞显红,王苏洁;旅游地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以江苏常州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年04期
4 张玲;;旅游空间结构及演化模式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5 黄振庆;汪宇明;;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J];热带地理;2007年06期
6 马中华;刘继斌;;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经济地理;2008年01期
7 王联兵;杨新军;刘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夏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生态经济;2009年06期
8 马雁;;基于资源分异规律的思茅区南部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科技风;2009年02期
9 郭琴;黄平芳;;南昌市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赵建昌;;内蒙古旅游空间结构现状及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其成;束龙仓;姚亦锋;;海岛“环带状”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以连云港连岛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泽华;Haitao Li;史春云;汪侠;张洪;;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研究——以云南省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杨仲元;卢松;;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华;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丹;四川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伟康;云南省交通发展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长凤;高原山区县域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进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喻萧萧;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整合及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小霞;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曹宇宁;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王巍;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袁俊;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邱俊娟;武汉市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会层;河北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8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9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