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者偏好的低碳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旅游者偏好的低碳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出处:《经济管理》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上首次提出"低碳旅游"这一概念,表明了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意义。低碳旅游既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业积极应对气候问题和环境变化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通过对目前低碳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发现,我国学者对低碳旅游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宏观层面,探讨低碳旅游的内涵和意义、发展路径及政策调控等,从微观层面出发的研究文献较少,尤其是基于旅游者需求和偏好的角度来研究低碳旅游的更加稀少。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只有旅游者主动参与到低碳旅游活动中去,才有益于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旅游者偏好理论的低碳旅游者偏好影响因素模型,认为结合低碳旅游的内涵,可以从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态度和旅游者的个性特征两个因素来了解旅游者的低碳旅游决策偏好,从而为旅游企业制定低碳旅游产品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Abstract]: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tourism" was put forward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2009. It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tourism, which is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tself. It is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to deal with climate problem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ctive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low-carbon tourism at present, it is found tha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low-carbon tourism in China are focused on the macro level.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low-carbon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and policy control, from the micro level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is less. Especially based on the demand and preference of tourists to study low-carbon tourism is more rare. Tourists are the main body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ly touris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ow-carbon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a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carbon tourists' prefere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ourists' preference. Considering the connotation of low-carbon tourism, we can understand tourists' decision preference of low-carbon tourism from two factors: tourists' attitude towards low-carbon tourism and tourist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tourism enterprises to develop low-carbon tourism products marketing strategy to provide a reference.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205;F592
【正文快照】: 引言低碳经济以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方式获得了人类的认同,其中,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获得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在旅游活动中同样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也应积极响应“低碳”的号召。2009年5月世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郁从喜;陆林;;国外近年来游客旅游偏好研究综述及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周磊;关于游客消费动机与选择偏好的分析及其应用[J];经济师;2001年06期
3 魏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J];南开学报;2001年01期
4 张庆庆;刘春济;;上海大学生低碳旅游消费意向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08期
5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年11期
6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迎春;任成好;李洪娜;;关门山低碳旅游景区的构建[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任曼丽;;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现状及开发策略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瞿葆;;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业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5 闫海;张丹;王洪山;;阿拉尔市多浪湖滨乐园规划设计[J];北方园艺;2009年01期
6 谷松;马华泉;谢维光;;低碳旅游——提升三江地区旅游竞争力的新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7 刘成玉;;青年公务员压力及其应对策略[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9 刘笑明;;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10 刘洁卉;;低碳旅游的特征研究[J];才智;2011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飞;汪清蓉;;低碳旅游的参与障碍与实施难点——基于佛山居民的调查研究[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路紫;蒋清文;刘武琼;;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低碳旅游经济发展[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啸;;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旅游低碳化策略[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中雨;;旅游业低碳化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瞿葆;;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业发展初探[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梁建忠;文冰;;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7 唐珏岚;;西方国家《资本论》研究现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国生;唐婧;刘伟辉;;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系统构架研究:以湖南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9 吴倩;;绿色理念在低碳旅游中的实践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10 宋一兵;古翠芝;;广东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挑战[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潘翰增;旅游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吕晓玲;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1895-1937年)[D];苏州大学;2011年
5 红光;日本钢铁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8 李锋;目的地旅游危机管理:机制、评估与控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程南洋;基于资源约束的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瑾;广西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其特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贵爱;中国海洋旅游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朱俭;长沙居民黑色旅游动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健;珠江三角洲居民旅游偏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谭锦;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夏伦;低碳经济视角下湖北经济发展转型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谢桂敏;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及运行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赵嫔嫔;甘肃省发展“丝绸之路”体育旅游对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普陀山国内旅游者特征及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杨钊,梁栋栋;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钊;陆林;陆应诚;;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模式及从业感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5 金涌;王W,
本文编号:1405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0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