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与战略选择
本文关键词: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与战略选择 出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对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三沙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以海为本、人海和谐、海陆统筹、军民共建、纵横联动的指导思想,统筹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军事国防建设、能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制定高水平的旅游规划、探索旅游新模式、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扩大区域合作、推进旅游国际化、保护生态环境、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岛礁设施建设、拓宽旅游发展空间等措施,真正实现三沙市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socio -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Sansha city ,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ansha city must adhere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ea - based , human - sea harmony , sea - land co - ordination , military and civil co - construction and horizontal and horizontal linkage ;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 level tourism planning , exploring new modes of tourism , perfect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 expand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ourism ,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sland reef facilities , wide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space , etc . , and truly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Sansha .
【作者单位】: 海口经济学院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海南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与分形研究》(No.HNSK14-12) 海口经济学院2014年校级重点课题《三沙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研究》(No.HJKR14-03)
【分类号】:F592.6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在一个包含大半个中国,以及东南亚、西亚、北非、东南欧的广大地域上,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国际性的社会经济发展互动高潮.而海南正处于“一带一路”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尤其是南海地区的三沙市,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旅游资源开发的时代演进及发展趋势浅析[J];旅游科学;2000年02期
2 李三强,朱发刚;试论旅游资源开发道德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术探索;2000年06期
3 ;浙江林学院举办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班[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张锋;西北省区旅游资源开发刍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赵宏利;柴达木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及评价[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2年06期
6 吴树良;茶业旅游资源开发别有洞天[J];茶叶机械杂志;2002年04期
7 普国安;云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8 李三强;论旅游资源开发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龙晓勤,唐泰,覃一;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切忌盲目性——访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年03期
10 俞凯,张广威;广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J];广西经贸;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树枫;;崂山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黄万堂;葛丽君;;甘肃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及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郝彬彬;;贵州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对策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乔玉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5 江璐明;张虹鸥;金利霞;;广州南沙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任青萍;;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徐金发;张淑珍;;洞穴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刍议[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付健;;我国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农村少数民族参与权之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9 石惠春;刘春莲;;兰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熊康宁;殷红梅;;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民族心理意识与人地关系效应——以贵州龙宫地区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利江;整体规划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做好旅游资源开发[N];张掖日报;2013年
2 林峰;旅游资源开发与融资运作[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新疆自治区环保局;旅游资源开发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N];科技日报;2000年
4 吴家良;谈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之路[N];云南政协报;2000年
5 陈宝明;创新思维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N];华东旅游报;2007年
6 记者 周爱玲;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N];酒泉日报;2006年
7 赵继伟;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调研[N];陇南日报;2007年
8 凤银翠;论安徽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续)[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9 廖慕杰;如何加快旅游资源开发?[N];咸宁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受肯定[N];黄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天娜;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2 母涛;论旅游资源开发与四川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3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薇华;海口火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推进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莹;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06年
3 何烨;萍乡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睿;云南跨界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伟;公共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府规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李冬霞;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瑞;地震影响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思考[D];云南大学;2010年
9 杨英;基于产权制度视角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倩;基于委托代理的公共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6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1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