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避暑旅游指数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8-01-14 10:38

  本文关键词:避暑旅游指数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出处:《人文地理》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避暑旅游 概念模型 指标体系


【摘要】:气候变暖背景下避暑旅游成为夏季旅游市场的主旋律。地方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在培育避暑旅游目的地时应从何入手,旅游者如何能够准确地做出避暑旅游决策等是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认为舒适凉爽的夏季气候条件只是避暑旅游的最基本条件,创新性地提出应侧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引入旅游休闲度、游客满意度和综合风险度等指标。避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目的地避暑旅游条件评估提供了理论框架,有助于游客准确地做出避暑旅游决策,同时也为目的地避暑旅游发展与提升提供一个具操作性的管理工具。
[Abstract]:Summer 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summer tourism marke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Where shoul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ourism authorities start to cultivate summer tourism destinations? It is a realistic problem for tourists to make the decision of summer vacation exac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omfortable and cool summer climate condition is only the most basic condition for summer tourism, and it is innovatively proposed that the tourism leisure degree should be introduced from the angl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mmer tourism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t conditions of the destination,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tourists to make an accurate decision on summer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an operational management tool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destination summer tourism.
【作者单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国家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044)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引言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很多,由于需求这一概念的经济学属性,国内外对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对个体旅游需求的探讨,其分析主要是以经济因素(收入、价格、汇率等)为研究对象。正如李密(Lim)所言,大量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估计需求中的经济因素[1]。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亚菲;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学报;1996年01期

2 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年04期

3 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刘永存;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4 长安;葛全胜;方修琦;席建超;;青藏铁路旅游线气候适宜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5 吴普;葛全胜;;海南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6 曹新向;苗长虹;陈玉英;王伟红;;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7 刘富刚;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罗燕;傅云新;;贵州避暑旅游品牌战略构建条件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马丽君;孙根年;康国栋;王美红;;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10 王艳平;对“旅游需求”概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的深度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晓艳;;世界遗产地游客满意度比较研究——以黄山、庐山、武夷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项晓美;孙莉莉;吴霞;;丽水东西岩景区与市区夏季气温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姚小英;蒲金涌;刘晓强;;“丝绸之路”东段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4 唐峰陵;;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游客景区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5 方世敏;赵金金;;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供给需求与竞争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6 贺祥;熊康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及其测评指标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古城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7 王立龙;;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阻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8 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樊姝玉,,杨达源,聂献忠;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郭俊刚;王淑娟;;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欣梁;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范业正;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杜贵爱;中国海洋旅游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婕;基于旅游体验的湖泊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永玲;乌鲁木齐市旅游产业游客满意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田坤跃;基于生活方式类型的影视基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燕;贵州避暑旅游品牌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蔡彩云;永定土楼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艳;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公园满意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剑英;王根绪;;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1年01期

2 ;中国十大休闲城市[J];小康;2007年01期

3 郭洁;姜艳;胡毅;孙明;;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4 刘继韩;秦皇岛市旅游生理气候评价[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5 吴普;席建超;葛全胜;;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6 张红,李九全;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7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院玲玲;宁宝英;刘巧;和献中;宋波;张宁宁;;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冰川-径流”系统的全球变化敏感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8 李宗省;何元庆;庞洪喜;张宁宁;贾文雄;和献中;;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9 吴晋峰;潘旭莉;;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10 李宗省;何元庆;张宁宁;和献中;张蔚;曹伟宏;;丽江市大气环境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学峰;休闲都市的特征及构建途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闪媛媛;休闲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载杰;张越水;;论旅游体验差异因子及应对策略[J];魅力中国;2009年28期

2 刘s

本文编号:1423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23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e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