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清朝婚姻礼仪的文化特质探微

发布时间:2018-01-21 08:27

  本文关键词: 清朝 婚俗礼仪 文化特质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朝婚俗礼仪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孝道文化、经济消费观和封建等级观念,是对清朝华夏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质的真实写照。
[Abstract]:The marriage custom etiquette of the Qing Dynasty reflects the filial piety culture, the economic consumption view and the feudal hierarchy concept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which is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custom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K892.22
【正文快照】: 一、清朝的婚俗礼仪“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可见男女婚姻涉及整个家族的利益和声誉,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礼仪来进行。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在博大精深的中华礼仪文化中,婚俗礼仪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春燕;近代山西婚嫁论财现象的社会文化环境[J];晋阳学刊;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小花;;民国年间山西农村离婚问题初探[J];沧桑;2008年02期

2 吴正东;姚伟钧;;清代湖南婚姻礼仪消费及特点[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刘利鸽;靳小怡;姜全保;李树茁;;明清时期男性失婚问题及其治理[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丽辰;1912—1936年华北地区的婚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东静蕾;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小花;民国时期山西农村婚姻问题探析[D];山西大学;2009年

4 张元;民国时期陕北婚姻习俗变革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5 马继静;农民婚姻支付及其仪式化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崔文婷;民国时期山西省阳泉地区民众婚姻生活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连胜;;\裎幕肭嘀輀J];春秋;2011年01期

2 黄新宪;;福建海洋文化特质对早期留欧教育的影响[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3 闫炜炜;;新疆文化多元一体化发展探析[J];实事求是;2010年05期

4 张虹;;荆楚文化之炎帝文化的特质及现代视角[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孙安;;从澳大利亚教育体制中的特点看澳大利亚文化的特质[J];海外英语;2011年05期

6 杜强;监狱反文化特质探赜[J];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7 唐健禾;周红蕾;;论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质和价值目标[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杨嘉铭;;康巴文化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袁敏;夏文桃;;苗侗文化特质对饭店文化建设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树俊;;泰州文化的品质、形态与性格特征分析[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洁尘;辛向阳;;世界城市的文化特质与北京的抉择[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2 陈少牧;;“晋江精神”中闽南文化特质研究及意义[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李建德;程芸;;经济与文化的协同演化[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永新;;中国文化精神与澳门文化特质[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黄新宪;;福建海洋文化特质对早期留欧教育的影响[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志芳;;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跨文化特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彩燕;;黑龙江文化特质——中原文化亚文化溯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8 许桂灵;司徒尚纪;;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的形成刍议[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严志兰;;论泉州文化的若干特质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李常春;;文化、区域文化变迁及其重构——三门湾文化浅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杰文;把精细文化特质融入社会管理[N];潮州日报;2011年

2 商报实习记者 王丽丽;老笔山身价不菲市场难觅[N];北京商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陆少平;为文化大发展共商大计[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燕;提炼文化特质 整体推介东莞形象[N];东莞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罗晓雪;文化特质是另一个主角[N];张家界日报;2007年

6 白亚光;关于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目标的内涵[N];黑龙江日报;2007年

7 演讲人 张祖林;昆明 文化——城市发展驱动力[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耿俪洳 见习记者 张芬娟;传承历史的“根” 守护文化的“魂”[N];嘉兴日报;2010年

9 单红;提速“申名”,亮出城市文化特质[N];无锡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谢苗枫邋周志坤;以前敢去“吃螃蟹” 如今要喝“头啖汤”[N];南方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飞媚;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创新型城市文化特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志刚;内蒙古地域文化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崔芹;网络空间里的阅读与闲逛[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晓东;西方文化哲学的世纪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咏涛;中国传统鬼节及其文化意蕴[D];兰州大学;2012年

6 吴国斌;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现代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旭盛;接受行为中的文化互动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华;我国公民文化特质及培育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红波;近现代土默特地区蒙古族与汉族节日习俗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蕾;论京都的庶民文化[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0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50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