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细石核工艺

发布时间:2018-01-21 10:11

  本文关键词: 灵井 细石核 许昌人 河南省 出处:《人类学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的细石核出自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该层为桔黄色粉细砂,2008-2013年发掘,出土细石核82件,其他还有与之相关的材料。该层碳十四年龄为13402±406BP。细石核素材一般为燧石质的石片、小砾石等。根据其毛坯形状、细石叶剥离进度等的差异,形成了角锥形、柱形、圆锥形等各种形状。在剥离石叶过程中,曾运用过台面修理、工作面上端(细石叶头部)修正、台面更新、台面转移等调整手法。灵井石器工业的细石叶工艺是一种以角锥形(型)细石核为主的技术。通过对比,灵井与华北各地的同类细石核大小尺寸接近,与本省临近的大岗、李家沟等细石器遗址应属相同或相近技术传统的细石叶工艺。
[Abstract]:The fine stone co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comes from the 5th floor of the Lingjing "Xuchang people" site, which was excavated from 2008 to 2013 with 82 fine stone cores unearthed. There are other related materials. The layer carbon 14 age is 13402 卤406BP.The fine core materials are generally flint pieces of stone, pebbles, etc.,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the blank. In the process of peeling the stone leaves, the table surface was repaired, the upper end of the face (head of fine stone leaf) was corrected, and the table surface was renewed. Pedestal transfer and other adjustment techniques. The fine stone leaf process in the Lingjing stone industry is a technique dominated by angular conical (type) fine stone kernels. By comparison, the size of the same fine stone nuclei in Lingjing is similar to that in other parts of North China. Dagang, Lijiagou and other microstone sites near the province should belong to the same or similar technical tradition of fine stone leaf craft.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2013-289) 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基金(22401063)
【分类号】:K876.2
【正文快照】: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西侧。发现于1965年[1],分布面积3万多平方米。2005年首次发掘[2],此后又进行数次发掘,并对有关材料进行了研究[3-5]。遗址地层厚达9m,自上而下共分11层。其中,第5层出土有细石器、早期陶片和小鸟雕像,此外还有动物化石、打制石器、驼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小波;郧县人遗址石核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李超荣;丹江水库区发现的旧石器[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8年01期

3 王社江,胡松梅;丹江上游腰市盆地的旧石器[J];考古与文物;2000年04期

4 逄振镐;山东细石器文化概论[J];华夏考古;2000年02期

5 陈淳;几何形细石器和细石叶的打制及用途[J];文物世界;1993年04期

6 ;陕西大荔县发现的早期旧石器文化遗存[J];考古与文物;1994年01期

7 徐淑彬,黄新中,赵敬民;山东郯城小麦城发现的打制石器[J];东南文化;1989年03期

8 谢飞 ,高星 ,龙风骧;四方洞—河北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J];文物春秋;1992年S1期

9 张伟,程松,赵景文;黑龙江省呼玛老卡遗址调查简报[J];北方文物;1996年02期

10 罗伊L·卡尔森!加,莫里恩J·卡尔森!加,傅彤;不列颠哥伦比亚全新世的石器工业[J];北方文物;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益人;;关于下川文化的几个问题[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2 张森水;;陕西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几个问题[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3 陈哲英;;中国细石器起源于华北的新证据——塔水河石制品再认识[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4 房迎三;王富葆;汤惠生;;西藏打制石器的新材料[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钟侃;王惠民;;水洞沟文化中的欧洲旧石器传统[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6 谢焱;丁广学;谢骏义;;甘肃庄浪赵家滑沟沟口的地层与石器初步研究[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之勇;;晚更新世中国细石器遗址的分布特征[A];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栾丰实;;试论马陵山地区的细石器遗存及相关问题[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9 郁金城;;从北京转年遗址的发现看我国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10 傅仁义;;关于东北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探讨[A];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王仁湘;细石核“边脊”技术传统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8年

2 韩立刚;安徽宣城麻村羊山发现旧石器早期人类石器制造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记者 镡立勇;我省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万多处[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4 陈卫东 周科华;四川石棉三星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赵明辉 傲云格日勒 巴戈那;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苏红图发现大型细石器制作场[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徐新民 梁奕建 汪良 梅岩辉;浙江长兴七里亭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记者  郭青 李卫;宜川龙王徔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N];陕西日报;2006年

8 仕学 欣然;富源大河旧石器遗址发掘揭秘[N];云南日报;2007年

9 刘景芝邋赵越 刘昭棣 王希平 巴图;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细石器遗址又有新发现[N];中国文物报;2007年

10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发现[N];中国文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虹;华北细石叶工艺的文化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有骞;黑龙江流域及东临地区旧石器工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禾;杨林南山遗址石器工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甘才超;环渤海地区旧石器考古及相关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法岗;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春雪;金斯太洞穴遗址旧石器时代石制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贺存定;丹江库区杜店旧石器遗址的石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慧;湖北郧县余嘴2号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晓颖;丹江库区水牛洼旧石器遗址的石器研究与讨论[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欢;丹江库区龙口旧石器遗址的石器研究与讨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晓阳;辽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卢悦;丹江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遗址的石器研究与讨论[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1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51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