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从长沙走马楼吴简看楷书的发展源流——兼谈三国孙吴地区早期楷书的演变特点

发布时间:2018-02-04 16:00

  本文关键词: 演变特点 长沙走马楼吴简 孙吴 中国书法史 多波 结体 贺捷表 提按 锺繇 谷朗碑  出处:《中国书法》2014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缘起三国两晋的书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有破有立的重要时期。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经过了篆、隶的巅峰,开始了草、行、楷的纷呈变化。王素等先生曾经指出:在这个新旧书体相互交融、不断演变的特殊时期,正体隶书本身也出现了分化:一种是体势多波磔的隶书,也就是东汉时期的所谓正书,人们冠以『八
[Abstract]:The calligraphy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Jin dynasties inherited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bega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hich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Wang Su and others once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special period when the new and the old calligraphy intermingled with each other, the official script itself was also divided: one was the official script with many waves of body power. The so-called official book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alled "eight"
【作者单位】: 长沙简牍博物馆;
【分类号】:J292.1;K877.5
【正文快照】: 缘起三国两晋的书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有破有立的重要时期。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经过了篆、隶的巅峰,开始了草、行、楷的纷呈变化。王素等先生曾经指出:在这个新旧书体相互交融、不断演变的特殊时期,正体隶书本身也出现了分化:一种是体势多波磔的隶书,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荣赤;;谈书法网络教学的可行性——以首届书法网络函授教学为例[J];书画世界;2010年04期

2 王艳军;;古代美术字文化属性探析[J];包装工程;2010年14期

3 李矛;;汉字书法在公共雕塑造型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1年10期

4 王金霞;;美术与文学的互文——论封面艺术与鲁迅的文学创作[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象松;;“器”的习得与“道”的修炼——兼及对书法本体身份的体认[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松朋;;中国书法笔法所蕴藉的文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沈伟棠;;“书如其人”:一个古典美学命题的辨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王力春;;十六国北朝碑刻的破体现象及其成因[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江晓军;陈建华;;试论高校公共书法素质培养[J];大家;2010年03期

10 陈君;;鸿都门学之兴衰及其历史启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2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张多强;《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岳红记;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7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9 章夏芬;中国数字书法检索与作品真伪鉴别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f替,

本文编号:1490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90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