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客流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舒适度 旅游流 海南岛 出处:《热带气象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选取温度、湿度、日照、降水、风速等相关的气象要素,建立表征海南岛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的旅游气候指数计算模型,利用1981—2010年海南岛气候数据和RCP4.5情景下的预估数据,分析1981—2010年、2011—2040年、2041—2070年海南岛旅游气候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表征海南岛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旅游气候指数在不同月份发生明显变化;2011—2040年、2041—2070年海南岛旅游气候指数在温度和降水增加的情况下,与1981—2010年平均水平相比,1月适合旅游活动的舒适水平提高,TCI指数大于70的分布范围增加;在4、7、10月,适合旅游活动的舒适水平降低,TCI指数小于59的分布范围增加。同时选取吸引指数和旅游气候指数,选择海南岛5个旅游客流量较大的海口、三亚、万宁、儋州、五指山,建立海南岛气候-旅游流模型;利用RCP4.5预估数据,在假定旅游吸引指数不改变的情况下,以海南岛的热点城市海口、三亚为例,分析了气候变化情景下旅游气候指数的变化对各月客流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旅游气候指数的减小将导致该月接待过夜游客数量呈下降趋势。
[Abstract]:Selecting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sunshine,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and so 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ourism climate index calculation model which represents the comfort of Hainan Island's tourist climate, and uses the Hainan Island climate data from 1981 to 2010 and the predicted data under the RCP4.5 scenari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ainan Island tourism climate index from 1981 to 2010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t climate index representing Hainan Island's tourism climate comfort changes obviously in different months. The tourism climate index of Hainan Island from 2011-2040 to 2070 is analyz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January,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level from 1981 to 2010, the distribution of TCI index greater than 70 increased when the comfort level was increased for tourism activities.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TCI index less than 59 is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attraction index and tourism climate index are selected, and the five Hainan Island tourist tourists, Haikou, Sanya, Wanning, Danzhou, Wuzhishan, a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RCP4.5 estimation data and assuming that the tourist attraction index does not change, we take Haikou, Sanya, a hot city in Hainan Islan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the tourist climate index on the monthly passenger flow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tourist climate index, the number of overnight tourists will decrease in that month.
【作者单位】: 海南省气候中心;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310) 海南省自然基金项目(411099)共同资助
【分类号】:P463;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学杰 ,赵宗慈 ,丁一汇 ,黄荣辉 ,Filippo Giorgi;区域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年06期
2 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王淑新;王春凤;常丽;;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3 XIN Xiao-Ge;WU Tong-Wen;LI Jiang-Long;WANG Zai-Zhi;LI Wei-Ping;WU Fang-Hua;;How Well does BCC_CSM1.1 Reproduce the 20th Century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3年01期
4 GAO Xue-Jie;WANG Mei-Li;Filippo GIORGI;;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as Simulated by BCC_CSM1.1-RegCM4.0[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3年05期
5 刘春燕;毛端谦;罗青;;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10年02期
6 吴慧,陈小丽;海南省四十年来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02期
7 吴慧,邢旭煌;海南省汛期旱涝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2期
8 吴胜安;张永领;杨金虎;;海南岛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2006年06期
9 张冬峰;高学杰;欧阳里程;董文杰;;SIMULATION OF PRESENT CLIMATE OVER EAST ASIA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J];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2008年01期
10 马丽君;孙根年;李玲芬;王敏;;海口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学梅;高安春;王新;申培鲁;;1961~2008年临沂降水变化特征的气候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2 吴慧;吴胜安;;近48年海南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3 吴慧;林熙;;海南岛秋季旱涝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4 蔡敬东;王立成;王文志;刘宝坤;;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气温数值的比较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1期
5 ;Projecting the Summer Climate of Mainland China in the Middle 21st Century: Will the Droughts in North China Persist?[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08年01期
6 Filippo GIORGI;;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of Monso on Rainfall and Rain Patterns over Eastern China under Global Warming by RegCM3[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09年05期
7 ;East China Summer Rainfall during ENSO Decaying Years Simulated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1年02期
8 ;Summer Extreme Temperatures over East China during 1984-2004 Simulated by LASG/IAP Regional Climate Model CREM[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2年01期
9 李巧媛;谢自楚;;周期性升温下冰川系统的变化预测研究——以长江流域冰川系统为例[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10 马丽娟;罗勇;秦大河;;CMIP3模式对未来50a欧亚大陆雪水当量的预估[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Simulation evaluation and future prediction of the IPCC—AR4 GCMs on the extreme temperatures in China[A];“2010年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慧;;海南省降水极值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莫伟强;许吟隆;黎伟标;;华南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情景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黄晓莹;许吟隆;温之平;;21世纪末华南汛期暴雨及极端降水变化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徐宗学;刘浏;黄俊雄;潘婕;;SDSM和PRECIS建立太湖流域气候变化情景的比较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孙建奇;王会军;袁薇;陈活泼;;中国极端降雪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其未来变化预估(英文)[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苏明峰;姜大膀;王会军;;过去40多年来新疆地区干旱气候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预估[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张宏芳;陈海山;;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模拟能力的评估Ⅰ:气候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9 黄菊梅;邹用昌;蔡海朝;覃鸿;喻宇;;近60a来洞庭湖区气温的变化特征[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10 董妍;杨艳超;彭艳;李星敏;;西安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文荣;云南省盘龙河流域河流悬移质输移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廖荣伟;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余莲;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茂田;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沙与现代河床地貌耦合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冀;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吴岩峻;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李永华;白刺叶片性状对人工增水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孙善磊;气候和植被对鄱阳湖流域地表水分平衡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马丽君;中国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其与客流量相关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锦;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高洋;WRF模式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极端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高红霞;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吴风波;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效应高分辨率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曹威威;长山群岛旅游气候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珂;中国区域气候的GCM与RCM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陈朝;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佳澍;气候变化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林培松;近20年来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关联度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滨;福建省50年气候变化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Filippo GIORGI;;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of Monso on Rainfall and Rain Patterns over Eastern China under Global Warming by RegCM3[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09年05期
2 ;A Quick Report on a Dynamical Downscaling Simulation over China Using the Nested Model[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0年06期
3 郭剑英;王根绪;;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1年01期
4 林振山;气候层次理论及其应用(Ⅱ)——气候突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5 陆鼎煌 ,陈健 ,崔森 ,李重和;北京居住楼区绿化的夏季辐射效益[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6 吴普;席建超;葛全胜;;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7 张红,李九全;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8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院玲玲;宁宝英;刘巧;和献中;宋波;张宁宁;;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冰川-径流”系统的全球变化敏感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9 李宗省;何元庆;庞洪喜;张宁宁;贾文雄;和献中;;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10 吴晋峰;潘旭莉;;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烨;;博州5~10月旅游气候舒适度模糊评价[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刘骥;;旅游气候舒适度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2年03期
3 郭康;我国干旱地区的旅游气候[J];干旱区地理;1989年03期
4 刘长运;鸡公山旅游气候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1期
5 郭洁;峨眉山旅游气候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覃卫坚;广西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广西气象;2003年04期
7 田志会;郑大玮;郭文利;赵新平;王志华;;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J];资源科学;2008年12期
8 阎广慧;简王华;李芝;;南宁市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9 王雁;吴宜进;朱江;;湖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吴普;席建超;葛全胜;;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买苗;查书平;徐文;;南京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冯新建;吴哲红;帅忠兰;;安顺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姜纪红;朱耀福;;浙江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景元书;周青;刘梅;;江苏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综合分析[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卢珊;王百朋;贺皓;;基于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的西安旅游气候舒适度精细化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5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3年
6 樊志超;雷华高;;张家界的旅游气候特征研究与服务系统开发[A];2005年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5年
7 任建成;王峰;刘锋;解为民;;滨州市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黄东林;;桂林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及适宜性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9 景元书;周青;;江苏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模糊评判[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琳佳;李长顺;王云;;基于FAHP模型的厦门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 第四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提高水文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推动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 博士 吴普;从战略高度发展旅游气候经济[N];贵州日报;2014年
2 曾居仁 本报记者 杨春凌;贵阳夏季避暑旅游气候凸现六优势[N];贵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执笔 邓伯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资源[N];黔西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丽君;中国典型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及其与客流量相关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华芳;山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陈莎莎;新疆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朝;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4 景华府;朔州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张辉;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环姣;陕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英;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晓梅;中国大陆沿海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冯粉粉;基于GIS的华东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8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9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