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6 03:51

  本文关键词: 旅游发展 感知和态度 社区居民 教育培训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区居民是对旅游发展进行评判的主体,他们对待旅游发展的态度和行为是评判旅游开发方向的表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参与程度。研究以希拉穆仁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借助社会统计软件工具,分别就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参与旅游发展能力的感知和态度、参与旅游发展行为的感知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最后希望政府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旅游相关的教育培训,以培养其参与旅游发展和利益分享的技能。
[Abstract]: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re the subjects who judg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 Their attitude and behavi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direction , and the degree of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 The study takes the form of the survey and the social statistics software tool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 and the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behaviors . Finally , it is hoped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provide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with the tourism - related education training to cultivate their skil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sharing of benefits .

【作者单位】: 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XJY026)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2 杨兴柱,陆林,王群;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模型及应用[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3 苏勤,林炳耀;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4 刘丽梅;吕君;;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环境意识水平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5 肖洪根;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下)[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6 卞显红,张树夫,王苏洁;旅游发展中居民态度与社区问题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基于社会成本理论的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2 刘喜梅;卢润德;潘立军;;基于旅游影响感知的南岳古镇居民类型划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3 潘立军;刘喜梅;;宗教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以南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4 任俊英;吴江;;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5 王之婧;朱春阳;冯艺佳;;原风景对景观感知影响的量表设计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6 郭琴;林媚珍;莫星;;小洲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关俊利;谢雨萍;;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效应的因子分析——以桂林市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8 卢松;张捷;;试论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体系及其对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是丽娜;王国聘;;大学生旅游者环境意识水平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10 和平,王健,和庆华;天津市中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问卷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子斌;;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展[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宋长海;楼嘉军;;《旅游学刊》25年载文研究的国际化述评(1986-2010)[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韩国圣;张捷;黄跃雯;钟士恩;;基于旅游影响感知的自然旅游地社区居民分类及影响因素——以天堂寨景区为例[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徐克帅;蒋盈;;古村落老年居民环境感知的历时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马晓京;;民族旅游商品化新论[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贾瑶瑶;刘希林;尚志海;;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调查问卷设计[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杨舒文;朱青;刘静;;社区内老年人步行空间安全隐患研究——以北京市百万庄社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菲;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尹碧昌;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刘利;北京典型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9 朱红灿;基于优化粗糙集的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霞;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金建军;合作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实训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0年

3 段辛欣;世界自然遗产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曹成敏;事业单位外聘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碧姗;乡村旅游利益主体均衡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赵倩;曲阜市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凌晓明;基于民俗建筑文化的湄州岛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及景观构筑建议[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俊松;成都市近郊区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段正勇;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管理方案评价及公众意见调查[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凌善金,陆林;黟县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2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3 宣国富,章锦河,陆林,章锦河,杨效忠;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4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5 陈传康;大连金州金石滩地学旅游资源景观美学评价与并发研究[J];地理研究;1991年01期

6 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年04期

7 李蕾蕾;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J];地理研究;1995年03期

8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9 吴必虎,李咪咪,黄国平;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10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华;焦春光;;世界遗产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研究——以泰山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卞显红,沙润,邹丽敏,黄震方;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3 陈志永;王化伟;李乐京;;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感知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4 王瑞红,陶犁;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形成及内涵[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肖绪信;吴攀升;;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以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2期

6 孟华;范方X;;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以泰山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沈慧贤;郑向敏;;论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与利益相关人的应对——以太姥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8 戴美琪;;基于居民感知视角下的农业旅游社区经济影响研究——以长沙黄兴镇为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蒋长春;;湄洲岛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汪宇明;;深化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构筑旅游生态安全研究体系——评《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诗靓;马波;;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本问题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2 任黎秀;;集邮与旅游发展双赢——第十四届南京集邮文化节《集邮与旅游》学术论坛综述[A];第十四届南京集邮文化节《集邮与旅游》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钱建平;;对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思考[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冯学钢;吴文智;党宁;;新都市旅游——上海旅游发展的转型与创新[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叶骁军;;苏州旅游发展长短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何世伟;王u&男;;英国怀特岛(Isle OF Wight)蒸汽铁路旅游对海南发展铁路特色旅游业的几点启发[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志夫;;制约我省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傅立德;;湘南古村落的特色与保护——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韦志慧;;中国旅游发展回顾与新时期突破口的寻找[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唐雪琼;徐珂;;旅游社区家庭变迁研究——以石林五棵树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系 王浪;对西岐民俗村旅游发展的六点建议[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记者 徐蕴海 周倜;欺骗游客最高判五年[N];苏州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张莹;云龙县加强文化建设助推旅游发展[N];大理日报(汉);2011年

4 李玲;旅游发展再显优势首旅主业又攀新高[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江苏举办旅游发展高端论坛[N];新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学军;黄山为中国旅游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山为中国生态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N];黄山日报;2009年

7 白俊章;学“三个代表”思想 促五台山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吕桓宇;大黄河谋划大旅游[N];河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周春雨;港澳商务游:期盼多边互惠[N];中国贸易报;2009年

10 特派记者 陈红阳 通讯员 易国芳 陈乐;创新促销方式 促进旅游发展[N];湛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清龙;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陈爱宣;古村落旅游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胡海辉;可持续发展的庐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邓光玉;基于参与主体的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鲁飞;凤凰古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王文鑫;武汉市黄陂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昌燕;吐鲁番葡萄沟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琼;西安医疗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宇鑫;旅游发展与文化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焕辉;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杭州旅游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杨斌;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殷艳红;农业旅游发展的社区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宏民;鄂尔多斯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张伟庆;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创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14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14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