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分异演化
本文选题:旅游经济 切入点:时空差异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其总体差异及年际变化趋势,利用首位度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规模结构演化,揭示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演化规律,并围绕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解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小态势.上海旅游的中心性是导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主因,初现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苏州为次级旅游发展中心的主-副中心旅游圈层结构;(2)长三角地区各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初现空间分异性,即错位型和匹配型;(3)长三角地区入境游客日趋分散,逐渐由中心城市向外扩散.
[Abstract]:Taking the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16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he overall differences and interannual trends, and using the first degree metho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urban tourism scale structure. To reveal the law of space-time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focus on the endow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ffic conditions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in tourism econom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expanding. The centrality of Shanghai tourism is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to th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ifference, with Shanghai as the center, Hangzhou, Nanjing, The tourism layer structure of the main and secondary centers of Suzhou as the secondary tourism development center (2) the level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of each 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t the beginning, that is, the dislocation type and the matching type are 3) the inbound tourist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re increasingly dispersed. Gradually spread out from the central city.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城市科学系;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0B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1110,71203108,41171073) 宁波大学学科项目(xkl13d212)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基云;图们江地区开发与旅游经济的发展[J];延边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2 ;旅游经济[J];全国新书目;2003年01期
3 刘晖;哈尔滨市旅游经济国际化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4期
4 徐嘉泽;打文化品牌 兴旅游经济[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邓燕萍;解析旅游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贡献[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郑建瑜;张金泉;贺宝根;;重点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探讨——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经济师;2007年07期
7 吴丽娅;;对导游管理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14期
8 庞波;以市场营销为突破口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J];理论前沿;1999年15期
9 徐学森;;做足旅游经济的大文章——访泰安市市长耿文清[J];走向世界;2001年05期
10 林安;谈西部开发中的旅游业发展[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光林;梁小琳;赵玲;;大新:泛北部湾旅游经济的一颗新星——关于2007年大新县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罗万雄;;巧妙培育品牌 发展水族旅游经济[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黄玲;;发展舟山地区海洋民俗体育旅游经济的若干思考[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邱宏民;;论开发人力资源与振兴旅游经济[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6 汤亚雄;;张家界茶产业与旅游经济对接之浅见[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7 董濮;;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家庭旅游经济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韦凯钟;;瞄准东盟全力打造河池通道旅游经济[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9 倪红香;;发挥名人名著效应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10 罗恩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广西文化旅游的发展[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永匡;中国“入世”与旅游经济大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笪贤斌 詹熙;科学发展引领景区旅游经济新跨越[N];黄山日报;2009年
3 商茂 永凤;打造“三型”旅游经济[N];扬州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清;全市旅游经济强劲恢复性增长[N];乐山日报;2010年
5 宗玉柱 记者 路慧雁;光明林场精心打造旅游经济带[N];延边日报;2010年
6 华天波 胡文成;做大“旅游经济” 培植优势财源[N];江苏经济报;2004年
7 演讲人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与财务司司长魏小安;旅游经济:迎接排浪式消费[N];中国经营报;2002年
8 王晓波 苏永青;“边塞文化”独树一帜 “时尚田园”风光无限[N];大同日报;2009年
9 徐立京;旅游业迎来发展新机遇[N];经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斌;从旅游门票经济向综合旅游经济转变[N];华兴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辉;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3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6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潘华丽;环境税背景下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张学梅;自驾车旅游交通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鹿;兰州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君子;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刚;浙江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严;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霞;甘肃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阚士强;陕西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与协调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崔苗苗;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8 郑玉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D];延边大学;2002年
9 刘伟强;剩余索取权分配与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10 陈刚;湖北省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关系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6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6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