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城市化点的旅游有哪些_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6-10-28 20:26

  本文关键词: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 25 卷   4 期 第 2006 年 7 月

地          理 研 究
GEO GRA P H ICAL  R ESEA RC H

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陆   , 葛敬炳 林
(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 旅游城市化是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而 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在对所能获得的国内外有关旅游城市化研究的代表性论著进行分析的 基础上 , 作者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 、类型 、特征及其影响等方面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进行了 分析 , 认为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 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模式 , 为我国 持续的发展 。 关 键 词 : 旅游城市化 ; 研究进展 ; 启示 文章编号 : 100020585 (2006) 0420741210

的城市化道路指明了一条方向 。加强旅游城市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 有利于我国城市化健康 、

1  引言

   近现代 ,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资产阶级对商业利润的不断追求 , 资本主 义世界发生了第一次消费革命和第二次消费革命 , 进而形成了所谓后现代的 “消费社 [1 会” ] 。从福特制进入后福特制 、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 、从现代转为后现代 , 反 映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向以消费为中心的后现代社 会转变 。在后现代社会里 , 空余时间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 休闲 、享乐等消费需求成为主导 的发展动力 , 消费不再是或主要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 , 更多地具有了符号和象征的意义和 属性[ 2 ] 。    在后现代社会 , 消费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享乐消费兴起 , 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 。规 模化 、标准化工业大生产驱动经济的城市发展模式从整体来看已经弱化 , 消费经济时代城 市本身及其文化表征已成为一种可以生产并进行交换的商品 。城市必须 “营销”自己 , 通 过竞争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 旅游便成为城市竞争胜出的重要标准之一[ 3 ] 。旅游作为推 动城市化发展的一种动力 , 变得越来越明显 , 20 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旅游城市化现象 逐渐凸现 。旅游城市化起源于福特制 (fordism) 时期的高工资和大众消费 , 成熟于 20 世 纪 70 年 代 , 即 后 福 特 制 ( po stfordism ) 时 期 的 大 众 享 乐 消 费 ( mass co nsump tio n of pleasure) 的兴起 [ 4 ] 。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 、奥兰多 , 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 、阳光海岸 , 法国的尼斯 , 墨西哥的坎昆 , 泰国的巴塔亚 , 古巴的巴拉德罗 。我国的丽江 、张家界 、黄 山 、青岛 、桂林 、曲阜 、武夷山 、三亚等也具有旅游城市化的特征 。
   收稿日期 : 2005212218 ; 修订日期 : 2006205225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47103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3BJ Y084)    作者简介 : 陆林 (19622) , 男 , 安徽芜湖人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人文地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 E2mail :llin @2631 net

Vol1 25 , No1 4 J uly , 2006

  742

地          理 研 究

25 卷

2  研究进展
   在国外 , 旅游对促进经济增长及城市发展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并利用 , 旅游城市 化现象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但是 , 对旅游城市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系统研究的文献 还很少 。 “旅游城市化” ( to urism urbanizatio n) 是 Mullins 最早提出的 , 他认为旅游城市 化是 20 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 , 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 ( 注重享乐 , pleasure) 的一种城市形态 , 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 [ 4 ] 。 Mullins 在定义旅游城市化以及与其他类型城市 ( 如工业城市) 比较的基础上 , 提出了一 个简单的概念框架体系对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 Gold Coast ) 和阳光海岸 ( Sunshine Coast ) 两个旅游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 。这个概念框架体系包括 : ① 因为社会因素不同而导致的城 市空间差异 ( spatially different ) ; ② 独特的象征性符号以吸引旅游者 ; ③ 以人口和劳动 力的迅速增长为特征 ; ④以后福特制的一部分 —— — 弹性的生产体系 ( flexible system of p roductio n) 为特征 ; ⑤ 政府对城 市建 设的 间接 调控 ; ⑥以 大众享 乐消 费和 定制 消费 ( custo mized co nsumptio n) 为特征 ; ⑦ 社会因素不同导致居民结构存在差异 。    国内已有学者对我国的旅游城市化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 并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了 界定 。黄振方等认为 , 旅游城市化是指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 , 旅游城市的 数量不断增加 , 规模不断扩大 , 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 [ 5 ] 。王冬萍 等对旅游城市化的定义是 : 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 、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 区积聚和扩散 , 从而带动城市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的过程 , 它包括使城市规模扩大和使 城市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内容[ 6 ] 。李鹏则在黄振方等人的旅游城市化概念基础上指出 , 旅游 城市化还包括旅游景区景点的人工化 、城镇化倾向[ 7 ] 。陆林从城市化角度 , 认为旅游城市 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 , 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 从消费的角度看 , 旅 游城市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由传统的日用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移 , 提升城市功能的过 程 。旅游作为现代 享 乐 消 费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引 起 的 城 市 化 过 程 是 一 种 新 的 城 市 化 模式[ 8 ] 。 21 2   旅游城市化的类型    Mullins 提出的旅游城市化理论是在研究澳大利亚 , 特别是在研究黄金海岸和阳光海 岸两个海滨城市的基础上得出的 。其理论能否适用于其他国家 、其他类型的旅游城市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 , 美国学者 Gladsto ne 引入了 “区位商 ( locatio n quotient ) ”概念 , 将美国的旅游城市分为两种 : 旅游大都市 ( to urist met ropolises ) 和休闲城市 ( leisure cities) [ 9 ] 。根据旅游资源类型的不同 , Gladsto ne 进一步将旅游城市化分为两种不同的类 型 , 即退休者 、海滨度假类 ( retirees and “sun , sand , and sea”to urism) 和资金密集型 旅游吸引物类 ( capital2intensive to urist att ractio ns) ( 表 1 ) 。前者是以海滨风光为代表的 自然旅游资源 , 强调休闲度假的休闲城市 ; 后者是以博彩业 、迪斯尼公园为代表的人工旅 游资源 , 强调休闲娱乐的旅游大都市 。巴西的旅游城市化则是在旅游景观房产的推动下逐 渐发展起来的 , 主 要 集 中 于 巴 西 南 部 和 东 南 部 的 中 小 城 镇 , 人 们 通 常 在 此 购 买 第 二 居所[ 10 ] 。    笔者尚未发现国内对旅游城市化类型进行的系统研究 。陆林指出不同类型的城市 , 旅 游城市化有不同的特点 , 例如专门旅游城市的旅游城市化 , 转型城市 ( 老工业城市 、新兴
21 1 旅游城市化的概念

  期 4

陆   等 : 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743

城市) 的旅游城市化 , 综合性城市的旅游城市化 , 这三种类型的旅游城市化在城市规模 , 城市空间结构 , 城市形象塑造 , 产业结构 , 城市阶层结构和阶层关系 , 城市环境建设等方 面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 8 ] 。这三种类型的旅游城市化与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联 。
表1  美国的旅游城市化类型
Tab1 1  The types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旅游城市类型 旅游大都市 大都市统计区 ( MSA) 大西洋城
( 区位商大于 3)

旅游城市化类型 资金密集型旅 游吸引物类

娱乐服务业从业   人员所占比率 ( %)
111 40 91 85 91 64 61 03 31 22 21 84 21 58 21 58 21 34 21 18 21 11 21 07

区位商
71 50 61 49 61 35 31 97 21 12 11 87 11 70 11 70 11 54 11 44 11 39 11 36

拉斯维加斯 里诺

奥兰多

退休者 、海 滨度假类

休闲城市 ( 区位商

那不勒斯 累克兰 萨拉塔

   资料来源 : 根据参考文献 [ 9 ] 整理

   Mullins 通过对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两个海滨城市分析得出两个城市的旅游城市化特 征: ① 城市沿海岸线带状发展 , 都没有传统的中央商务区 ; ② 都具有特色的象征性符号以 吸引旅游者 , 如大量的娱乐设施 、主题公园 、购物中心 、海滨步行道 、海洋 、阳光 、沙滩 等; ③ 人口和劳动力迅速增长 ; ④ 经济上最活跃的人口集中于旅游服务业和建筑业 、房地 产业 , 城市居民在制造业就业的人数很少 , 私人雇佣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 ⑤ 高失业和 较低的个人平均收入 ; ⑥ 小资产阶级与中产阶级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 工人阶级扮演着 更被动的角色 ; ⑦ 国家政府在城市发展以间接调控为主 ,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道路 、供 水 、供电 、供气等) 和社会服务业 ( 学校教育 、医疗服务等)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⑧ 大众 享乐消费和定制消费盛行 , 旅游者是城市消费的主体 ; ⑨ 当地居民以成人 、外来人口 、老 人 ( 退休者) 为主 , 较多短期逗留人员 , 少许核心家庭 [ 4 ] 。 Gladsto ne 分析了美国两种不 同类型的旅游城市化 , 认为休闲城市的旅游城市化与 Mullins 的研究结果相似 , 而旅游大 都市则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 表 2) [ 9 ]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 Mullins 的旅游城市化理论并不 足以解释美国的旅游城市化 ,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矛盾 , 如美国的旅游城市不存在高 失业及较低的个人平均收入 。这也反映了旅游城市化类型的多样性 ,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 于社会 、经济 、文化等背景不同而导致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L uchiari 等认为把旅游业作为 主导产业发展的城市和县 , 城市化具有以下特征 : 房地产投资 ( 机 ) 增长 ; 居住区分散 ; 消费与生产关系密切 ; 自然和人工环境优美 ; 人口受移民流推动迅速增长 ; 存在大量季节 性工作岗位 ; 居民联系加强 ; 旅游季节住宿成本高 ; 产生了新的消费场所 , 如购物中心 、 商业街 、一连串的快餐店 、机场 、分户出售的公寓大厦等 ; 新的与现代消费社会特征相关 的目标体系嵌入[ 10 ] 。日本的豪斯登堡 ( Huistenbo sch ) 也出现了旅游城市化的诸多特征 ,

21 3   旅游城市化的特征

在 11 3 和 21 5 之间)

西部棕榈沙滩 皮尔斯堡 巴拉马城 迈尔斯堡

代托纳比奇

  744

地          理 研 究

25 卷

如城市本身是用了 6 年时间 , 仿效荷兰城市与建筑形式而建成的生态旅游城 ; 城市经济上 以发展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为其支柱产业 , 不安排工业 ; 城市中绝大部分居民都受雇于旅 游业和商业服务业 ; 城市中有大量的博物馆与游乐建筑 , 餐饮 、购物和旅馆设施等 ; 每年 接待日本国内游客约 400 万 , 亚洲游客约 20 余万人次 [ 11 ] 。
表2  Mullins 的旅游城市化理论在美国旅游城市中的应用
T 12   ab Mullins′ Theory about T s ourism Urban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tourist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Mullins 的旅游城市化理论

旅游大都市 否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否

休闲城市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是 否 是

城市沿海岸线带状发展 有特色的象征性符号

人口和劳动力迅速增长

就业人口集中于金融 、保险 、房地产 、批发零售业 、商业服务业 、个人服务业 和建筑业等弹性产业部门 低水平的工会组织 高失业

较低的个人平均收入

当地居民以成人 、外来人口 、老人 ( 退休者) 为主 , 少许核心家庭 大众享乐消费和定制消费 大量的小资产阶级

  资料来源 : 参考文献 [ 9 ]

   旅游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动力是旅游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没有 直接论述 , 大多数学者只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蔡建明指出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 中 , 旅游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特殊因素 [ 12 ] 。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 能有效地刺 激商业 、房地产 、娱乐 、饮食以及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 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因此 , 为加 速旅游区的开发 , 有时需要及早建立一些旅游城市 , 以提高旅游区综合服务水平 , 带动经 济发展 。中国近年来新设城市中 , 即有以旅游业为其主导产业而设置的 , 如黑龙江省的五 大连池市 , 福建的武夷山市 , 江西的井冈山市 , 安徽的黄山市 , 山东的曲阜市 , 海南的三 亚市 , 四川的峨眉山市等 。刘锋指出西部旅游开发宜实行集中化的旅游城市化战略和重点 突破战略 , 形成骨架型旅游城市 , 依托丝绸之路 、黄河古道 、长江三峡 、世界屋脊 、南昆 铁路等重点旅游走廊 , 纵深推进 , 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 构建旅游产业带 [ 13 ] 。刘嘉纬等分 析了旅游业对西部城市化驱动的可能性 , 在对西部城市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 阶段分类的基础上 , 提出了旅游业发展对西部城市化驱动的基本战略 [ 14 ] 。谷凯等认为与 中国其他地区相比 , 海南的城市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 旅游发展作为主 要因素之一推动了海南的快速城市化[ 15 ] 。海口和三亚的城市形态体现了旅游城市化的特 征 , 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迅速增长 , 其中旅游消费起了重要作用 。段汉明等指出西安地区 有着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基础和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 , 旅游业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 柱产业 , 已成为推动西安城市国际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 16 ] 。支军认为旅游由于关联度大 , 经济带动性强而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 当旅游业的产出发展到一定程 度 , 成为城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时 , 城市的功能 、性质就会发生改变 。武夷山市就是一个为 满足旅游 、促进旅游这一专门需要 , 由一个县级城镇发展起来的旅游城市[ 17 ] 。余凤龙等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井冈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旅游资源效应 、经济效应 、环境 效应 , 比较了井冈山市与安徽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旅游效应[ 18 ] 。

  期 4

陆   等 : 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745

   旅游城市化对城市或当地经济 、环境 、社会 、文化的影响是旅游城市化研究的重要内 容 。Mullins 以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城市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为案例分析了旅游城市化对 当地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 4 ] 。主要表现在 : ① 旅游城市化加快了城市发展 , 城市人口和劳 动力迅速增长 ,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 ② 旅游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 , 城市以旅游 服务业 、批发零售业 、建筑业为主 , 从而使得城市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 如高失业率 ; ③ 旅 游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的阶级结构 , 小资产阶级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 , 私人雇佣在城市中 占有重要地位 ; ④ 旅游城市化造成了较低的个人平均收入 ; ⑤ 旅游城市化对当地的自然环 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Allen 等指出旅游城市化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 海滨型旅游目的地的变化 , 如景观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退化 、海岸生态系统的破坏 、新居 民的迁入 、现有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土地利用的矛盾[ 19 ] 。所有这些自然的 、经济的和社会 文化的变化都将会逐渐削弱旅游业在这些海滨地区的基础地位 。如泰国巴塔亚度假旅游的 发展刺激了海岸土地开发 , 沿岸开发与沿路开发使巴塔亚度假地不断沿海岸延伸 , 向纵深 发展 , 自然环境质量下降 , 海水污染 、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 旅游人数从 1990 年开始下降[ 20 ] 。L uchiari 等认为旅游城市化是一个能增强地方与世界相互联系的 过程[ 10 ] 。    黄振方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 , 阐述了在旅游城市化进程中旅游资源与旅游环 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如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淡化 , 建设性破坏比较严重 ; 旅游资源产 权不明晰 , 开发利用不合理 , 缺乏整体协调机制 ; 不当的游客行为和旅游活动使旅游资源 与环境质量下降等[ 21 ] 。李芸主要分析了旅游城市化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和保护带来 一些负面影响 , 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措施 [ 22 ] 。杨京波等认为旅游城市化为环城 旅游度假带提供了二级客源市场 , 客观上促进了环城旅游度假带的产生 ; 同时 , 在城市化 的过程中 , 随着城市功能效益 、级差效益和城市内部土地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 土地租 金也变得极其昂贵 , 而旅游城市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 [ 23 ] 。丁娟以九华山为例 , 分析了九华山旅游城镇化发展对景区的经济 、环境 、景观 、游客及居民感知等方面产生的 影响[ 24 ] 。这些影响既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等正面影响 ; 也有水 环境污染 、大气质量下降 、浓厚的商业气息给游客和居民带来不良感知等负面影响 。徐红 罡则认为旅游城市化进程中也会启动负面机制 , 当住宿设施集中在景区景点内 , 出现的对 旅游资源的分割 、破坏 、拥挤等 , 大大地降低了旅游点的吸引力 [ 25 ] 。    旅游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促进当地经济迅速发展 , 扩大城市规模 。如墨西哥的 坎昆市 20 世纪 60 年代仅是 300 多人的僻静渔村 , 1972 年墨西哥政府才开始在该岛投资 31 5 亿美元建设旅游区和自由贸易中心 , 1975 年进行全面规划 , 并开始接待游客 , 至今已 发展成为城市居民近 100 万人的滨海旅游城市 [ 26 ] 。坎昆市的城市规划分为市区 、旅馆区 和国际机场三个部分 , 市区的各行业都为旅游业服务 , 是一个旅游城市化的典型城市 。泰 国巴塔亚旅游度假地 20 世纪 60 年代初是曼谷市民周末休憩地 , 到 1990 年发展成为海滨 旅游城市 , 过夜游客量增加到 245 万人 , 客房数从 1970 年的 300 间发展到 22000 间 , 城 市人口从 1976 年到 1986 年增长了 500 %[ 20 ] 。王冬萍等以吐鲁番为例阐述了旅游城市化对 城市发展的作用 , 如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扩大 , 城市地域扩大 , 城市功能多元化等 。并在 此基础上说明实施旅游城市化应注意的问题 , 如要选择和确定城市发展的主题 , 城市规划 和旅游规划要协调一致 , 城市要有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 ,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

21 4   旅游城市化的影响

  746

地          理 研 究

25 卷

能完全依赖于旅游城市化等[ 6 ] 。卞显红介绍了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式的理论构建 , 认为旅 游城市化会使目的地的地租增加 , 并有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环境 、社会与文化问题 , 甚至 有可能使旅游设施及旅游吸引物聚集体的发展受挫 。为了减轻旅游城市化对一些较小的旅 游目的地的负面影响 , 不论在旅游目的地内 , 还是在旅游目的地之间 , 旅游规划者及旅游 目的地经营者都要遵循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旅游空间规划布局[ 27 ] 。高维忠指 出旅游城市化现象一方面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 , 另一方面也给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 28 ] 。 21 5   其他    此外 , 国内外学者还从其他不同角度对旅游城市化进行了研究分析 。旅游城市化作为 一种为消费而建立城市形态是城市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 。Mullins 的旅游城市化观点在国 内外研究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的文献中常被引用 [ 29~35 ] , 不过 , 对 “旅游城市化”论点展 开论述的却很少 。Hannigan [ 36 ] 在《后现代城市》 ( The Po st modern Cit y) 一书中将旅游 城市化作为后现代城市最生动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 , 如旅游常常成为后现代城市讨论中 的主题 ; 旅游以及重大事件 ( 事件旅游) 是促进老工业地区或城市 “再生” ( regeneratio n ) 的重要动力 ; 城市 ( 目的地) 营销成为城市在竞争中胜出的重要手段等 。 T1 C1 Chang[ 37 ]

等指出旅游城市化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 : 一是生产制造业中心被作为新的旅游景点 而得到再发展 ; 二是顺应当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潮流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 。他认为在经济 发展成熟的英美两国 , 以第一种发展模式为典型的旅游化恰恰发生在不被看好的区域 , 诸 如宾夕法尼亚州理海谷 (Lehigh Valley) 的采矿业城镇 , 布拉德福德 (Bradford) 和利兹 (Leeds) 等制造业城市 , 以及巴尔的摩 ( Baltimo re ) 和波士顿 ( Bo sto n ) 的内城 。相比 较而言 , 更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不是复兴现有城区 , 而是开拓新的旅游 景点 , 如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 , 日本的海岛度假区 。并进一步指出在一些新兴 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遗产和文化旅游 , 如新加坡 、香港 、台湾 。J udd 等 [ 38 ] 则在《旅 游城市》 ( The To urist Cit y ) 一 书 中 将 旅 游 城 市 分 为 三 种 不 同 的 类 型 : 旅 游 城 市 化 ( to urism urbanizatio n) , 历史名城 ( to urist2historic cities) , 转型城市 ( co nverted cities) 。 国内学者徐红罡将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之一进行了探讨 [ 25 ] 。 陆林指出旅游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种模式 , 城市旅游在旅游城市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城市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旅游城市化的进程 。如在转型城市 ( 老工业城 市 、新兴城市) 的旅游城市化和综合性城市的旅游城市化过程中 , 就是通过发展城市旅游 来促进城市功能的多元化 , 使旅游成为了促进 “城市再生”的重要动力 , 形成了一种新的 城市化模式 [ 8 ] 。    Mullins 还研究了 1986 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中有关阶级结构的数据 , 结果表明小资产 阶级在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的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 , 这暗示了小资产阶级在旅游城市化过 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的研究发现 , 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 —— — 旅游城市化与小资 产阶级的出现存在一定的联系 [ 39 ] 。国内学者还对旅游城市化形成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分 析 [ 5 ,7 ,21 ] 。李鹏在对旅游城市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 对旅游城市化的模式进行了概括 , 并对其引导与规制的方法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 7 ] 。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模式 , 是从 城市化的动力角度来划分的 。旅游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动力 , 既可以在城市化中 、后期发生 作用 , 使城市经济转型或城市功能多元化 , 也可以作为城市化的原动力 , 使城市从无到 有 , 从小到大 , 使其发生质的飞跃 [ 6 ] 。

  期 4

陆   等 : 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747

   移民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 , 旅游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移民的媒介 [ 40 ] 。1999 年国际地理联合会 ( IGU ) 在美国召开 “可持续乡村环境 : 全球化问题 、移民和旅游”主 题学术会议 , 以期推动旅游移民研究[ 41 ] 。国外学者主要侧重对两类旅游移民研究 , ① 旅 游劳工移民 ( to urist labo ur migratio n) 。由于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急剧上升 , 出现新的旅 游服务行业或原有的旅游产业部门出现劳工不足 , 导致旅游产业积聚和劳工移民[ 42~44 ] 。 ② 消费导向的旅游移民 , 根据移民持续的时间 、动机和所有权关系分为第二居住地移民 ( seco nd ho me migratio n ) 、季节性迁移 ( seaso nal migratio n ) 、生活方式迁移 ( lifest yle migratio n) 和退休移民 ( retirement migratio n ) [ 45~47 ] 。目前我国旅游移民现象已经出现 , 特别是旅游劳工移民 。国内已开始关注旅游移民研究 , 杨钊等对西方旅游移民研究进行了 较为系统的分析 , 包括旅游移民产生的条件 、旅游劳工移民模式 、旅游退休移民与生活方 式移民模式等内容[ 48 ] 。以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为实证研究对象 , 探讨了九华山旅游劳工 职业转换的动机结构 [ 49 ] 。

3  启示
   城市化快速发展赋予了中国城市化许多新的内容 , 其中包括不同时期 、不同地区城市 化过程和机制的认识 。周一星认为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无非是推力和引力的共同作用 , 但是推力和引力的具体内容可以很不相同 [ 50 ] 。宁越敏分析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城市化 的动力机制和特点 , 认为当前中国正出现新城市化趋势 , 即多元城市化动力替代以往一元 或二元城市化动力[ 51 ] 。杨荣南等对中国台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研究表明 , 1953 ~ 1963 年 的城市化表现为传统农业推动占优势 , 1964 ~ 1986 年的城市化表现以工业化推动为主 , 1986 年以来城市化则表现为以服务业推动为主导[ 52 ]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表现 , 城市 化水平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较第二产业高 。美国 1870 ~ 1970 年间 , 城 市化水平与第二 、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 01 861 和 01 970 , 日本 1920~ 1970 年上述相关系数分别为 01 606 和 01 929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样符合此规律 [ 53 ] 。特 别是 1998 年以来 , 第三产业开始取代第二产业 , 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 54 ] 。    改革开放以来 ,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 , 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 。旅游 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 旅游城市化已逐渐成为多元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模式 。但从现 有研究成果看 , 旅游城市化研究尚处于探索中 。国外研究侧重于探讨和建立旅游城市化的 理论 , 确立本国的旅游城市化地域 , 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分析探讨旅游城市化的特征 、类型 和影响 , 丰富旅游城市化研究内容 。国内研究侧重于旅游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负面影响及 对策研究 。与旅游城市化的发展实践相比 , 国内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 旅游城市化概念尚处 于构建之中 , 还未形成较完善的旅游城市化概念体系 , 研究领域较分散 , 研究内容不够丰 富 , 尚未凝炼成明确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我国地域广阔 , 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 、历史 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 为我国的旅游城市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现阶 段 , 旅游城市化的类型性研究和区域性研究应是我国旅游城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例如 , 近年来 , 我国出现不少因旅游业而兴起 , 或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城市 , 这些城市 发展进程中的旅游城市化特征和机制值得关注 。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差异明显 , 不同地带 的旅游城市化特征 、过程和机制有不同的表现 , 研究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旅游资源丰 富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 旅游城市化对于城市化进程和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748

地          理 研 究

25 卷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要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范围内 , 重点研究旅游城市化在促进城市就 业 ,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 吸引投资 , 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东部地区应该强化旅游 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互动研究 , 侧重旅游城市化对于城市发展和功能完善的作用和贡献的分 析 , 重点研究旅游如何提升城市形象 , 提升城市竞争力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 , 要重点研究 旅游城市化在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重塑城市形象 、实现 “城市再生”等方面的作用 。    加强旅游城市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 充分借鉴 、利用国外旅游城市化研究的理论 、方法 和成果 。同时 , 注意到旅游城市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 , 表 现出的不同形态和演进规律 。加强不同自然条件 、不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旅游城市化 研究理论和成果的比较和归纳 , 区别不同国家和地区旅游城市化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和差异 性 , 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发展战略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    强化实证研究 , 不断丰富的实证研究是理论产生的基础 。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 城 市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 , 使得我国的旅游城市化现象更趋复杂 。因此 , 加强具体案例研究 十分必要 。目前 , 国内学者对一些典型的旅游城市 , 如张家界 、黄山 、青岛 、桂林 、曲 阜 、三亚等很少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对一些转型城市 、综合性城市研究则相对更弱 。加强 实证研究有利于旅游城市化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 有利于旅游城市化概念体系的确立 , 有利 于我国旅游城市化理论的形成 。    创新研究方法 。正确的技术路线 , 合理的研究方法是旅游城市化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 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 , 国外学者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工业经济 、消费经济等不同框架 下 , 定性分析旅游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 , 并在本国旅游城市化地域确立方面辅以定量的研 究 。我国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尚处在宏观层面 、发展战略性的探讨 。国内旅游城市化研究 难以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在于国内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城市旅游统计体系 。目前 , 国内 城市旅游统计仅涉及国内外旅游者人次数 、旅游收入以及基本的旅游基础设施等少数项 目 , 缺乏城市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 、旅游业产出对第三产业及 GDP 的贡献率等统 计 , 而且就是很少的统计项目 , 统计口径也不很统一 , 使得统计数据利用起来比较困难 。 而合理的城市旅游统计体系是深入 、系统地开展旅游城市化研究的基础 。

参考文献 :
[1 ]  胡金凤 1 西方后现代消费思想述评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 ,18 (9) :65~671 [2 ]  陈宪 1 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 1 民主与科学 ,2004 , (5) :53~551 [8 ]  陆林 1 旅游城市化 : 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旅游学刊 ,2005 ,20 (4) :101 [ 11 ]   陈劲松 . 城界消失 : 旅游地产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 34~48. out rasp ub/ Rio10/ rio10p255a2761 pdf1 (2) :160~1651 [7 ]  李鹏 1 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 1 社会科学家 , 2004 , (4) :97~1001

[3 ]  倪鹏飞 ,等1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No1 2 —— — 定位 : 让中国城市共赢1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 324~3491 [ 4 ]  Mullins P1 Tourism urbanization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91 ,15 (3) :326~3421 [6 ]  王冬萍 ,阎顺 1 旅游城市化现象初探 —— — 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 1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3 ,17 (5) :118~1221 [ 9 ]  Gladstone D L1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t he United States1 Urban Affairs Review ,1998 ,33 (1) :3~271 [ 12 ]   蔡建明 1 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及发展战略研究 1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16 (2) :9~141 [ 10 ]   uchiari D P , Cé Serrano1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in Brazil1 http :/ / www1 abep1 nepo1 unicamp1 br/ docs/ L lia

[5 ]  黄震方 ,等 1 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 —— — 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 1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9

  期 4

陆   等 : 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

  749

[ 13 ]   刘锋 1 西部旅游腾飞之路 1 中国经济导报 ,200021217 ,第 11 版 1 [ 17 ]   支军 1 武夷山与国际旅游城市 1 城市问题 ,2004 , (5) :40~421 (1) :20~25 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1 2001 ,16 (5) :53~571 284~3051 64~761 view ,1997 ,33 (2) :189~2081

[ 14 ]   刘嘉纬 ,蒙睿 1 关于旅游业对西部城市化动力驱动的研究 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1 ,29 ( S1) :156 [ 15 ]   谷凯 ,杰夫瑞 ? 1 海南快速城市化过程分析 1 国外城市规划 ,2002 , (2) :41~431 沃 [ 25 ]   徐红罡 1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 1 人文地理 ,2005 ,20 (1) :6~91 [ 26 ]   苏长高 1 坎昆和巴拉德罗旅游业成功的启迪 1 旅游调研 ,2003 , (7) 1 [ 30 ]   古诗韵 ,保继刚 1 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1 旅游学刊 ,1999 ,14 (2) :15~201 [ 31 ]   彭华 1 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 1 人文地理 ,2000 ,15 (1) :1~51 [ 36 ]  Hannigan J A1 Tourism urbanization1 Current Sociology ,1995 ,43 (1) :192~2001 2002 , 29 (4) : 1086~11001 gions , Spaces and Rest ruct uring1 Chichester : Wiley , 19951 177~1901 Geograp hies , 2000 , 2 (1) :5~271 [ 16 ]   段汉明 ,张刚 1 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展框架和发展机制 1 地理研究 , 2002 ,21 (5) :627~6341 [ 20 ]   吴承照 1 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1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1 2241 [ 22 ]   李芸 1 旅游城市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1 , (3) :22~251 [ 35 ]   薛莹 1 城市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 —— — 一个理论评述 1 旅游学刊 ,2004 ,19 (2) :50~541 [ 27 ]   卞显红 1 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1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 (6) :83~881 [ 28 ]   高维忠 1 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与城市旅游 1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6) :21~251 [ 19 ]  Allen J S , Kang Shou L u , Thomas D Pott s1 A GIS2based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parcel land2use change in a [ 23 ]   杨京波 ,何佳梅 1 城市化对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影响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3 ,18 (2) :54~571 [ 24 ]   丁娟 1 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初步研究 —— — 以九华山为例 1 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1 [ 38 ]   udd D R , Fainstein S S , (eds1 ) 1 The Tourist Cit y1 New Haven ,CT : Yale Universit y Press ,19991 J of a new urban form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 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94 ,18 :591~6081 [ 41 ]  Williams A , Hall C1 Guest editorial : tourism and migration1 Tourism Geograp hies , 2000 , 2 (1) :2~41 [ 37 ]   Chang T C. Simon M. Urban heritage tourism : t he global2local nexu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 ,23 (2) : [ 43 ]  Szivas E , Riley M1 Tourism employment during eoono mic t ransition1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2003 , 30 (1) : [ 45 ]  Rodriguez V1 Tourism as a recruiting post for retirement migration1 Tourism Geograp hies , 2001 ,3 (1) :52~631

[ 18 ]   余凤龙 ,陆林 1 行政区划调整的旅游效应研究 —— — 兼论江西井冈山市与安徽黄山市的比较 1 地理科学 , 2006 , [ 21 ]   黄震方1 发达地区旅游城市化现象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探析 —— — 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1 人文地理 , [ 39 ]  Mullins P1 Class relations and tourism urbanization : The regeneration of t he petite bourgeoisie and t he emergence [ 40 ]   Oigenblick L , Kirschenbaum A1 Tourism and immigration : alternative approaches1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

[ 29 ]  Thorns D C1 The global meet s t he local tourism and t he representation of t he New Zealand cit y1 Urban Affairs Re2 [ 32 ]   Jim C Y Environment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 h mass urban tourism and nat ure tourism develop ment in Hong 1 [ 33 ]  Kyong2IIMoon , Chang2 Ho Yim ,唐子颖 1 汉城旅游商务区的空间特征 : 以梨泰院专项旅游区为例 1 国外城市规 [ 34 ]   赵浩兴 1 论中小型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功能完善与个性体现 —— —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1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 42 ]  Williams A , Hall C1 Tourism and migration : new relationship s bet ween p 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1 Tourism [ 44 ]  King R1 Tourism , labour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1 In : Montanari A , Williams A M1 European Tourism : Re2

coastal tourism destination area1 Presented at t he 1999 World Congress on Coastal and Marine Tourism Vancou2

~1601

划 ,2003 ,18 (1) :7~101

学报 ,2003 ,14 (1) :68~721

Kong1 The Environmentalist ,2000 ,20 :233~2471

  750

地          理 研 究

25 卷

izatio n , t he t heoretical research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and needs to be broadened and

of t heir to urism urbanizatio n develop ment , more at tentio n sho uld be paid to t he different

evitable social p heno meno n acco mpanied by t he ever2increasing develop ment of to urism and broad , t his t hesis gives a general int ro ductio n to t he research o n to urism urbanizatio n in terms of it s definitio n , t ype , character and influence1 On t he basis of f urt her st udy o n t he When China abso rbs t he t heory , met hod and achievement f ro m ot her co unt ries in t he light stant develop ment of China’ urbanizatio n1 s Key words :to urism urbanizatio n ;research p rogress ;reflectio n in an all2ro und way , and to urism urbanizatio n as o ne mode of urbanizatio n in t urn paves tant part in developing t he west , revitalizing t he old indust rial bases in Nort heast China , and f ulfilling t he up surge of t he middle part of China1 St rengt hening bot h t he t heoretical gy ,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 uld be highlighted wit 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s it s co mplement1 stat us quo , t he aut hor point s o ut t hat urbanizatio n is t he base of building a well2off societ y

tablishing t he co ncept ual system of to urism urbanizatio n and analyzing t he t ypes , charac2 ter s and evolutio n of to urism urbanizatio n in China1 Wit h respect to research met hodolo2 eco no mic , social and cult ural backgro unds in different co unt ries1 Owning to t he lo ng his2 tory of urban develop ment and it s o bvio us geo grap hical differences , China ’ to urism ur2 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 n to urism urbanizatio n is of great benefit to t he healt hy and co n2 banizatio n is a much more co mplicated p heno meno n1 To urism urbanizatio n plays an impor2

gently solved , such as defining t he co nnotatio n and denotatio n of to urism urbanizatio n , es2

t he way for Chinese urbanizatio n1 Co mpared wit h t he act ual develop ment of to urism urban2 deepened1 Nowadays many p ro blems co ncerned wit h to urism urbanizatio n needs to be ur2

[ 46 ]  Truly D1 International retirement migration and tourism along t he Lake Chapala Riviera : developing a mat rix of [ 47 ]  King R , Warnes A M , Williams A M1 Sunset Lives : British Retirement to Sout hem Europe1 Oxford : Berg , 20001 [ 48 ]   杨钊 , 陆林 1 国外旅游移民研究综述 1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5 , (4) :84~891 [ 49 ]   杨钊 ,陆林 1 旅游劳工职业转换动力实证分析 1 旅游学刊 , 2006 , (2) :76~811 [ 50 ]   周一星 1 城市地理学 1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951 [ 51 ]   宁越敏 1 新城市化进程 —— 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特点探讨 1 地理学报 , 1998 ,53 (5) :470~4771 — 90 [ 52 ]   杨荣南 ,张雪莲 1 台湾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初探 1 经济地理 , 1996 ,16 (3) :62~671 [ 53 ]   杨治 ,杜朝晖 1 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0 , (6) :82~881 [ 54 ]   路永忠 ,陈波翀 1 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机制研究 1 经济地理 , 2005 ,25 (4) :506~5101

Reflection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 College of Territo rial Reso urces and To urism , Anhui Normal U niversity ,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To urism U rbanizatio n , t he p roduct of social and eco no mic develop ment , is an in2 urbanizatio n1 Based o n t he analysis of all t he t ypical t reatises available at ho me and a2

retirement migration behaviour1 Tourism Geograp hies , 2002 , 4 (3) :899~9181

L U Lin , GE J ing2bing



  本文关键词: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7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