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模式”的现代性迷津和可能出路
本文选题:西江苗寨 切入点:西江模式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江模式"是指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独创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发"旅游模式。因其过度商业化,这种模式陷入了一种现代性迷津:加剧了苗族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和文化传承危机,加重了经济开发与保护原生态旅游本根的冲突。西江苗寨走出现代性迷津的可能出路首先是必须摆脱"现代-文明/原始-野蛮"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发现传统,发现苗族,重建文化再认同;其次是培育生态思维模式,建构以政府主导、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文化开发、传承、保护、传播、创新三边互动五位一体生态新开发模式;并建立"前台、帷幕、后台"立体、协同的空间运作机制。
[Abstract]:The "Xijiang Model" refers to the "minority village development" tourism mode originally created by thousands of Miaozhai households in Xijiang, Guizhou Province, because of its excessive commercialization. This model has fallen into a kind of modernity maze: has aggravated the Miao traditional culture identity crisis and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crisis, The possible way out of modernity in Xijiang Miaozhai is to get rid of the dualistic thinking mode of "modern civilization / primeval barbarism" and to discover the tradition and the Miao nationality. The second is to cultivate the ecological thinking mode, to construct a new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l with the government leading, villagers as the main body,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heritance, protection, dissemin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ilateral interaction and five-in-on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ront, curtain, background" three-dimensional, cooperative space opera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
【基金】:广东医学院2012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文化发展哲学引论”(B2012044)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兆荣;罗义群;熊宗仁;;原生态:现代与未来[J];读书;2010年02期
2 段超;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湖北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创新调研报告[J];江汉论坛;2005年11期
3 袁定基,张原;苗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利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4 张岱年;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述刚;;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需处理好五大关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梅军;肖金香;;困境与出路:来凤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浅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凌云志;;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教育的阻却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4期
4 常毅臣;魏争光;;我国“体育文化”研究中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5 李技文;;土家族民间文艺知识的开发及其利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刘建;李广森;;现代舞身体语言材料的三个来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罗义群;陆敏红;;黔东南民族社区的资源管理方式[J];管理观察;2013年14期
8 杜锐;;苗族民间文化的现状、传承与保护[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9 张良宝;吴燕;;论基础音乐教育吸纳地方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淮南地区的基础音乐教育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陈智慧;;东江传统建筑的价值与传承途径[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夏雪;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应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艺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1年
2 许宝丹;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卢之遥;贵州省黔东南传统知识保护案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茜;苗族蜡染文化传承中的政府扶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李晖;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琦;电视文化与苗族侗族青少年社会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方芳;湘西苗族村级道路建设中习惯法的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沈炜;旅游场域中民族文化资本及其再生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宋来福;凉山彝族装饰艺术符号系统解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宗华;和谐视野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陈耀华,赵星烁;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朝枝;;世界遗产地管理体制之争及其理论实质[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4 阮仪三,肖建莉;寻求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5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6 吴必虎,李咪咪,黄国平;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7 张琼霓;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8 谢凝高;“世界遗产”不等于旅游资源[J];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06期
9 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下)[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2期
10 廷贵;酒素;;苗族“鼓社”娍查报告[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的西部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冯桂香;;藏区可可西里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关系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3 黄志宏;可持续发展战略简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蔡小华;;探索一条促进生态经济和经济生态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关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10期
5 杨淑艳;;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维度看可持续发展战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刘江宜;;大坝与可持续发展[J];绿色大世界;2009年01期
7 金元浦;彼得·泰勒;程艳;;世界城市网络与活力城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林智乐;杜朝运;;浅谈生态工程融资的多元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李建珊;贾向桐;;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汤平;;北京力促生态涵养区协调发展[J];投资北京;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U,
本文编号:1581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8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