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以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研究——吉林金州乡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3 19:32

  本文选题:乡村旅游 切入点:新型城镇化 出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探究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相互机理作用,探讨乡村旅游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模式。[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吉林金州乡进行实证研究,梳理、归纳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参考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推演构建乡村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模式。[结果]吉林省金州乡作为吉林省首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试点区之一,该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通过全域范围内发展乡村旅游,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为国内农林复合型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但是该模式在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形式、管理机制与分配机制还有待完善。[结论]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区位条件和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建设不同主题乡村旅游小镇是主要发展方向。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towns,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and new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to explore the role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mode. And the method of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literature analysis, research methods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Jilin, Jinzhou Xiang comb, summarized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rban reference data,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ourism pattern. The deduction results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Jilin province Jinzhou rural construction in Jilin Province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new towns in the pilot area,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is area and the location advantage, through the global development within the scope of rural tourism, in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government guidance + leading enterprise + + small town rural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rural tourism "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 area of domestic agroforestry types, but the pattern in the rural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mechanism needs to be perfected. Conclusion: rural touris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in different theme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基金】: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旅游客运集散中心建设研究”(15071)
【分类号】:F327;F59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燕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以阳朔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 王兴为;;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分析——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01期

3 卢燕;;新农村建设与三次产业融合互动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07期

4 曾群华;徐长乐;;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综述[J];中国名城;2014年06期

5 张莉萍;;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4年04期

6 高慧智;张京祥;罗震东;;复兴还是异化?消费文化驱动下的大都市边缘乡村空间转型——对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的实证观察[J];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01期

7 刘卫红;;大遗址展示理念方法问题的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8 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9 孙璇;;台湾休闲渔业发展与滨海农村经济转型[J];福建水产;2012年06期

10 梁华;周武生;;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选择——以广西为例[J];农业经济;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威;杜巧艳;李永贺;赵威;鲁丰先;周雨石;申智锋;;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李文泽;;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4期

3 邓晴晴;李二玲;;中原城市群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变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4 王伟;李静;;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07期

5 洪光荣;;乡村规划建设中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研究——以鄂东平原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6期

6 赵希勇;吴鸿燕;王咏梅;那守海;;以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研究——吉林金州乡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6期

7 辛波;张姝;于淑俐;;基于溢出效应视角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8 姜云;张洪波;王宝君;;校企协同的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年03期

9 陈伟然;桂江丰;;中国就地城镇化及其战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10 刘勇;刘玉邦;徐云锋;龙飞;;基于复合协调模型的新型城镇化水资源支撑评价[J];节水灌溉;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仕川;杨杨;林肇宏;张德生;;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4年01期

2 周冲;吴玲;;城乡统筹背景下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01期

3 王佳文;王磊;苏洁琼;;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以《广州市花都副中心发展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通讯;2013年23期

4 汪大海;张玉磊;;从运动式治理到制度化治理:新型城镇化的治理模式选择[J];探索与争鸣;2013年11期

5 杨家伟;乔家君;;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机理探究[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6 宣超;陈甬军;;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南省鄢陵县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3年05期

7 陈映雪;甄峰;翟青;朱寿佳;;环首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以张家口怀来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8 梁浩;张峰;梁俊强;;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助力新型城镇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9 向建;吴江;;城乡统筹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07期

10 杨仪青;;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4 孙彬;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策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5 曹丽;我国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6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07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07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