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研究法_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28卷第6期2012年11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graphyandGeo--InformationScience
V01.28No.6
November2012
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
吴必虎1,徐婉倩1,徐小波1’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100871;
2.Schoolof
UrbanandRegionalPlanning,Queen’sUniversity,Kingston,Canada,K7L3N6)
摘要:人工景区已成为中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形态,具有高端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旅游综合体作为一种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利用形式在人工景区开发中逐渐兴起,并拓展到城市土地发展领域。通过旅游产业、非旅游产业关联整合,旅游综合体有望成为旅游地段与城市土地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借助新增、置换、关联、储备、协调等途径,旅游综合体具有域内更新、域外联动、综合统筹3种开发形式,旅游综合体在功能结构、运营模式和选址特征三方面促进主题公园与主题景区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综合体;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主题公园;土地利用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2)06--0096--05
在我国,通过兴建人工吸引物推动旅游发展成为普遍现象[1],人工景区在3A(含)以上中高端景区
中已占20%以上。除去不以旅游为主要初始目的和功能,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衍生、派生出旅游功能
1980s以来主题公园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除直接引鉴国外动感娱乐发展模式(如北京游乐园、上海锦江乐园)外,还产生了以特定景象为主题的开发模式(如深圳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从而使主题公园衍生出观光功能。此后,较多主题公园兼顾娱乐、观光
功能,并紧密结合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来塑造文化景
的景区(功能转移型景区)以外,直接以旅游为主要
功能和目的而兴建的旅游导向型景区共53处,总量
不多但等级结构相对较高:5A、4A占比达77.4%,明显高于功能转移型人工景区(63.7%)和全部3A以上景区(63.2%)的同类指标①。人工景区开发趋
于高端化、综合化成为中国景区发展过程中的突出
观,成为第二代主题公园,即“资源文化导向型主题公园”[4旧;第二代主题公园注重对主题文化景象的展示,又称为主题景区[5,6]。
1990s以来主题公园(主题景区)开始出现综合化趋势,进一步融人度假、会展、康体、地产等功能而
发展为第三代的“综合型人工旅游区(旅游综合
现象,并继主题公园、主题景区之后催生出一种新兴的旅游宗地利用方式——旅游综合体(tourismcorn—plex),旅游综合体体现出人工景区转型发展的时代趋势和操作模式,值得探讨。1人工型景区类型演化
现代意义上的人工型景区起源于主题公园,大
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体)”。新兴技术与新兴市场需求的涌现有力推动了人工景区的综合化。人工型景区具有内部共性大、替代性强的基本特征,高端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实际上反映了人工景区谋求竞争优势、弱化市场风险的
深层次需求。与此对应,旅游导向型人工景区从主
题公园向主题景区、旅游综合体渐次演化。
1950年海牙市郊商业化市民娱乐公园(amuse—mentpark)“小人国”被视为主题公园的鼻祖[2],但面临规模小、层次低等缺陷;作为一种主题型休闲娱乐空间,主题公园随后借助舞台化、产业化等手段谋
求自身成长[3]。至195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迪斯尼乐园成功运营,主题公园成为全球盛行的一种休闲娱乐型旅游产品开发形态。
收稿日期:201z—08—-20;修订日期:2012一lo—18
2旅游综合体的概念与发展态势
2.1概念认识
.
旅游综合体是借鉴城市综合体而产生的一种新
兴的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利用方式‘7{,谋求人工要
素与传统资源、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整合。卞
显红[8’93认为旅游综合体是内生型产业集群,并对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郊旅游综合体(TCAC)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41271151)
作者简介:吴必虎(196z一),男,教授,博导,从事城市与景区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等研究。*通讯作者E—mail:zj—xxb@163.com①据国家旅游局网站统计资料,截止2012年6月。
②通常情况下,第一代动感娱乐型主题公园、第二代观光娱乐型主题公园(主题景区)不作严格区分而被统称为主题公园,导致“主题
公园”在概念上显得模糊甚至混乱Es]。
本文关键词: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