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概念辨析

发布时间:2018-05-03 04:41

  本文选题:旅游吸引物 + 旅游资源 ; 参考:《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摘要】: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体验都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但是,国内旅游学术界对这些概念的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从旅游现象的"旅游系统"本质出发,构建并应用TNPRE关系模型,从相互区别与联系的视角对四个概念的定义进行了完善。核心观点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技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是旅游吸引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旅游吸引物是与客源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技术具有显著差异、且能对客源地潜在游客产生旅游吸引力的目的地事物或现象。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中凡能对客源地产生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吸引到的游客规模能达到旅游业门槛人口,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或现象。旅游产品分为整体产品和具体产品两种类型,其中,整体旅游产品指旅游业各部门联合提供给游客的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具体旅游产品指旅游业各部门为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方面的具体旅游活动需求而分别提供的实物或服务。整体旅游产品由具体旅游产品整合而成,但不是具体旅游产品的简单加和,两者不能等同。旅游体验有游客个体旅游体验和人类旅游体验两种内涵,其中,游客个体旅游体验指游客个体从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体旅游体验,是非常丰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类旅游体验指群体旅游体验,其本质是人类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审美"。设计旅游产品(包括整体产品和具体产品)时,要从游客个体旅游体验出发;研究人类旅游体验时,要从人类旅游体验的一般性规律着手。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的真谛是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为游客提供可以通往"审美"境界的具体体验。
[Abstract]:Tourism attraction,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products and tourism experience are the basic concepts of tourism science. However, there is no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oncepts in domestic tourism academia. Based on the review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nd the essence of tourism system,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d applies TNPRE relation model to perfect the definition of four concepts from the angle of mutual distinction and relation. The core point of view is that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nature,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politics and technology between tourist destinations and tourist destinations are the root causes of tourism attraction. Tourist attraction is a kind of destination or phenomenon which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natur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political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can produce tourist attraction to the potential tourists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Tourism resources are the natural and social tourist destination that can produce a strong tourist attraction to the tourist source, and the scale of the tourists attracted can reach the threshold of tourism population, which can produce economic benefits. A variety of things or phenomena that result i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ourism products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integral products and specific products. Among them, integrated tourism products refer to a complete tourism activity jointly provided to tourists by various department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specific tourism products refer to various department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ourists. Travel, shopping,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six aspects of the specific needs of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he provision of goods or services. The whole tourism product consists of the concrete tourism product, but it is not the simple sum of the specific tourism product, so the two cannot be equal. Tourism experience has two connotations: individual tourist tourism experience and human tourism experience. Among them, individual tourist tourism experience refers to the specific tourism experience obtained by individual tourists from a complete process of tourism activities, which is very rich. Diversified and individualized, human tourism experience refers to group tourism experience, whose essence is the highest state of human spiritual freedom "aesthetics". When designing tourism products (including the whole product and the concrete product),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individual tourism experience of tourists, and begin with the general rules of human tourism experience when we study the human tourism experience. The true meaning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for tourism products is to provide specific experience to the "aesthetic" realm for tourists from the height of huma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距离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西安与杭州的对比研究”(4137115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外国旅游者入境前后对中国旅游感知形象的对比研究”(NCET 110673)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概念及关系辨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罗越富;;旅游资源概念新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4期

3 李经龙;张小林;郑淑婧;;旅游体验——旅游规划的新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4 吴晋峰,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5 戴光全,吴必虎;TPC及DLC理论在旅游产品再开发中的应用——昆明市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6 郭来喜,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研究;1990年01期

7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8 陈才;王海利;贾鸿;;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关系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魏遐;潘益听;;中国旅游体验研究十年(2000-2009)综述[J];旅游论坛;2010年06期

10 李兰维;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与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会云;再论旅游产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马克山;阎伍玖;;偏远农村地区背包旅游安全问题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3 吴立;刘红叶;;黄山市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4 何调霞;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新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夏明珠;;对我国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以巢湖市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邱根宝,任黎秀;入境游客对黄山旅游的体验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8 叶小青;;浙南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以浙江遂昌县长濂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9 徐菁;沙润;靳诚;;旅游体验失真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对旅游业管理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10 殷红卫;黄震方;;中国大学城的旅游开发初探——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峗峗;;河南省旅游管理中政府职能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2 吕俊芳;;基于STP理论的“无景点旅游”发展模式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海弘;;旅游学的学科发展之初探——混沌学的视角[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4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何雨;袁梦如;陈燕;;乡村旅游吸引物评价与产品体系构建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李和平;薛威;;历史街区的商业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海生;张葳;从佳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对环京津贫困带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分析——河北省社科联2009年度民生调研课题[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仕龙;;生态旅游与南漳生态旅游发展研究[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林越英;;北京灵山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薛丹;;浅析江苏省江岸、海岸旅游资源开发——以泰州、南通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赵明;基于行为意向的环境解说系统使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8 孟庆金;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颖;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对扩大内需的效应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董红霞;旅行社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赵宝杰;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谢宇;基于ANP的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根宝,任黎秀;入境游客对黄山旅游的体验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2 孙飒;;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3 徐菁;沙润;靳诚;;旅游体验失真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对旅游业管理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4 邹宇;;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与创新——以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北方经济;2005年16期

5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评价性研究——以北京入境游客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迟静圆;孙厚琴;;体验经济时代的冰雪旅游开发构想[J];冰雪运动;2006年04期

7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8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两极情感模型:快乐—痛苦[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9 李林蔓;;景观意象化的旅游产品设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镜;基于遗产生态和旅游体验的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2003年

2 李怀兰;旅游体验效用因素分析[D];广西大学;2004年

3 李海娥;体验营销在旅游业中的引入和应用研究——兼论老牌旅游景区实现新发展的新视角[D];武汉大学;2004年

4 陈娟;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5 郑聪辉;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琴;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体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成杰;旅游景区游客体验价值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刘欣;基于体验营销理论的科技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晓蓉;森林旅游体验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贾秉瑜;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产品体验性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明艳;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旅游产品特点浅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王宏;黑龙江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荣,张秋红;关于旅游产品扩散的量化研究[J];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4 徐莉萍;关于发展焦作旅游产品的初步探讨[J];焦作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宋书楠,张旭;对旅游产品概念及其构成的再探讨——兼与曲玉镜等同志商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王维克;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探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李道和,郭锦墉,熊园春;旅游产品品牌营销策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杨延风;“旅游产品无形性”质疑[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9 廖林萍;旅游产品与营销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2005年04期

10 余美珠;袁书琪;;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对策初探——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地理;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敦荣;;从市场需求出发迅速开发复合型多功能的旅游产品——我国旅游产品开发带根本性的战略决策[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申健健;喻学才;;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不应回避对经济效益的追求[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雪华;;论旅游产品与消费者行为[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4 周金泉;何文晋;;海南旅游产品竞争力评价分析与策略供给[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5 王乃举;黄翔;吕群超;谢新丽;;运用系统观构建城市圈旅游产品——以武汉城市圈旅产品策划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6 朱连法;;武义旅游产品发展的战略选择[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7 王三北;;西北五省区区域旅游产品框架结构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8 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宝贡敏;;文化在打造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项目)中的作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宋竹芳;;延安红色公益旅游产品开发探析[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军;石家庄市旅游产品研究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章杰宽;基于市场分析的西安国内老年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立民;基于景区的组合旅游产品有效供给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吴方;深圳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分析[D];长安大学;2007年

5 邓勇勇;丽江大研古镇夜间旅游产品调查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王镜;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的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霞;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燕芳;旅游产品及其结构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杨学燕;宁夏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剑;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7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37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