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旅游模式的鄂温克民族旅游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智慧旅游 + 鄂温克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02期
【摘要】:虽然鄂温克民族旅游取得了一定成绩,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但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民族文化变异、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也颇为严峻,因此当前鄂温克民族旅游非常有必要引入智慧旅游模式来破除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鄂温克民族旅游引入智慧旅游模式是时代形势发展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双重需求,而且基本具备了经济基础、旅游资源、信息技术、市场需求等核心动力。从发展路径来看,政府机构要在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不仅要通过创设服务平台为鄂温克民族智慧旅游建设夯实基础,而且要构建多元合作机制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持久内在动力。
[Abstract]:Although ethnic tourism in Ewenki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has a good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vari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re also quite sever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intelligent tourism mode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mode into ethnic tourism in Ewenki is the dual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it basically has the core power of economic base, touri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rket demand and so 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government agencies shoul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wenki national wisdom tourism not only by creating a service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top-level design, but also by creating a service platform. Moreov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multiple cooperative mechanism to provide lasting internal pow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作者单位】: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蕾;;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旅游模式构建[J];现代商业;2010年05期
2 魏宇;;慢旅游与云旅游的对接——新型自由行与半自由行旅游模式的构建[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3 胡雪峰;李韵;;垂直景观视域下对创新农村旅游模式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4年07期
4 钟贤巍,辛本禄;长白山旅游模式扩展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5期
5 邹芳芳;胡敏杰;郑耀星;;创意视阈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地旅游模式研究——以福建邵武和平古镇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罗伊玲;刘亚彬;;云南怒江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2年28期
7 吴士锋;刘英茹;;创新红色旅游模式研究——以西柏坡为例[J];党史博采(理论);2013年07期
8 葛思思;肖薇;叶云露;杨雪雁;;基于网络社区的大学生自助组团旅游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年01期
9 曹倩倩;周文娇;胡蝶;;南充市南部县乡村旅游模式现状[J];学园(教育科研);2013年01期
10 华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华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特色乡村旅游模式选择[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温云峰;陈其兵;;四川新型生态旅游模式——“农家乐”规划设计初探[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史雅洁;线上旅游冲击传统旅游模式[N];海口晚报;2013年
2 记者 刘娟;我市网络旅游模式初显[N];大庆日报;2007年
3 ;秦青瑞建议 探索开发生态旅游模式[N];山西政协报;2013年
4 湖南省旅游局 欧阳斌;构建“城乡1+1互助旅游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3年
5 ;河北乡村旅游模式探索[N];河北日报;2003年
6 记者 朱会伦 郭姜宁 马霞;四川旅游模式成经济增长新亮点[N];科技日报;2006年
7 长弓;渐进阶梯旅游模式——新的机遇[N];青海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晓梅;探索新的旅游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梁辰;定制旅游模式弱化中间商 市场“服务门槛”高起来[N];青岛日报;2013年
10 欧阳斌;努力构建我国城乡1+1互助旅游模式[N];中国电影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陈路;成渝两市的城际旅游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47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4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