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唐沧地区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旅游产业 + 协调发展 ; 参考:《企业经济》2014年06期
【摘要】: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至此,作为河北省主要沿海地区,秦唐沧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测量模型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秦唐沧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秦唐沧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秦唐沧三市应共同采取措施消除行政壁垒,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构建旅游产业分工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交通设施的通达程度,加大联合营销力度,以推进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Abstract]:In 2011,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lan for Coast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so far, as the main coast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Qin Tangcang has been brought in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measuring model of coordination degree,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Qin and Tang dynasties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Qin and Tang dynasties. The three cities should jointly take measures to eliminate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formulate the overall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construct a system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tourism industry,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ourism products,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nd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joint market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region.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会基金项目“秦唐沧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及协调机制构建研究”(批准号:HB12YJ075)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地社会责任及其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与实现机制研究”(批准号:G2014203273) 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环境响应视角下旅游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研究”(批准号:ZD20131021)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平生;;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寻求突破[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2 王海乾;苗运涛;;加快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09期
3 张燕;徐建华;曾刚;吴玉鸣;;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J];旅游科学;2008年03期
4 张河清;;基于博弈论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06期
5 蒋丽芹;张丹;;苏浙皖沪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化与一体化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9期
6 何昭丽;;乌鲁木齐市交通与旅游协调发展定量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3年02期
7 罗明义;朱晓辉;许南垣;;高原湖泊生态建设与旅游协调发展研究——以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和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慧;刘晓;;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2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陈华友;固定资产投资动态模型及优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谭春英;谢恒星;冯雪;李清翠;;GM(1,1)模型在烟台市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5 魏小兰;赵林森;李恒安;张蕴薇;;6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提取及综合品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6 陈婷婷;韩贻强;李吉英;左登华;;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整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7 林琴琴;刘标;;光泽县止马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灰色预测[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9期
8 张育明;;地磁场作用下铁路列车感应磁场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3期
9 吴新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定量分析方法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魏登云,夏冬;体育灰关联分析应用中原始数据的处理问题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孝红;吴姝芹;申涛;范勇;;灰色预测控制及在篦冷机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刘静;;消防指挥决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3 冯文;;闽台体育旅游合作发展的SWOT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光耀华;;数量化理论应用于岩溶水库渗漏预测[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顾永刚;李才媛;;长江中上游14个流域面雨量灰色预测的检验分析[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6 王洪翠;罗阳;郭梅云;;应用灰色马尔柯夫法对海河流域降水量的预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7 姜忠峰;李畅游;张生;贾克力;朱冬楠;;基于灰色关联的乌梁素海叶绿素a影响因子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崔召辉;刘宪林;王明东;于继来;;灰色预测励磁控制同步发电机动态过程仿真[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龚英;;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素探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虹;张岐山;;改进PSO-GM(1,1)及其在产品寿命预测中的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卓莹;基于拓扑·流量挖掘的网络态势感知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松;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辨识及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沈巍;建立股指波动预测模型的方法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郭良敏;P2P文件共享系统中的副本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丁智勇;纤维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智超;高填方路堤流变沉降本构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武青;西部大气环境中聚酯玻璃钢老化及室内外老化相关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刘晟楠;基于灰色预测反馈线性化伺服控制算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胡春兰;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姚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璐;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中国港口业演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魏宝亮;我国氧化铝进口分析及接卸港选择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吴凡;基于预测控制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晓敏;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磊;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10 郭涛;某冶金企业风险分析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3 白华,韩文秀;区域经济-资源-环境(Ec-R-Ev)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J];系统工程;1999年02期
4 关宏志,任军,刘兰辉;旅游交通规划的基础框架[J];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06期
5 舒小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陈冬梅;卞新民;;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年04期
7 袁旭梅,韩文秀;区域“Ec-R-Ev”复合系统的结构建模[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8 张正国;吴光伟;;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论坛;2006年11期
9 胡元林;赵光洲;;抚仙湖保护与湖区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9期
10 余美仙;;试论政府在旅游投资中的调控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颖慧;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关系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2 杜晓凯;公路交通与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锐;姚蓓艳;陈志新;;宁夏物流业与清真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23期
2 孙金龙;;借鉴英国经验 发展广州生态旅游业[J];中国城市林业;2006年06期
3 张开朗;;注重五个坚持 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J];山东政报;2006年18期
4 ;政策信息[J];政策;2008年10期
5 刘清海;郑永春;朱晶敏;;场县携手发展乡村旅游业[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10期
6 马勇;何莲;;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吕途;王平;;一部戏影响一座城[J];走向世界;2008年04期
8 赵承华;;发展乡村旅游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8年06期
9 黄顺红;王素玲;;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10 万德权;;四川体育旅游资源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红梅;王立国;高俊江;;冰雪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建军;张璞;;旅游规划典型问题剖析——以《昌平区旅游总体规划(2004-2015)征求意见稿》为例[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丘韬英;陆秀萼;;把我国沿海岛屿作为旅游区来开发的构想[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4 张扬;;发展游艇旅游产业 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杨;齐松梅;;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刘昶/采写;代表委员建言文化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待续)[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记者 张春鸽;我市积极推动文物事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N];延安日报;2008年
3 商报记者 刘昶 采写;代表委员建言文化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续上期)[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侯刚 郑军 华博;“无烟工厂”优势显[N];德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冯兵;推进文物保护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N];运城日报;2008年
6 高舜礼;见仁见智话休闲[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记者 师擎;以改革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8 州文化出版局局长 云丹龙珠;努力推进甘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9 冯泳荐;《泗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审议[N];济宁日报;2009年
10 商报记者 金霞;直面市场是不二之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本文编号:1865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6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