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环巢湖游憩带城湖联动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共生理论 + 城湖联动 ; 参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尝试引入"共生理论"重新解构城湖联动模式,将城市湖泊与城市发展作为两个复杂的有机群种,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空间组织、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五个层面解析其共生模式,并以环巢湖游憩带为例,积极探索在城湖联动背景下环巢湖游憩带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城市和湖泊联动发展开拓思路并提供一定的借鉴.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symbiosis theory" to deconstruct the linkage model of city lake, taking urban lake and urban development as two complex organic groups, fro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patial organiz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biotic model of the five levels of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takes the recreation zone around Chaohu Lake as an example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Chaohu Lak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ty and lake linkage. In order to open up ideas for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lakes and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15)
【分类号】:F592.3;F29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袁杭松;陈来;;巢湖流域产业结构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2 欣文;我省实施“碧水蓝天”工程[J];当代建设;1995年02期
3 沈卫国;;安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路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4 ;创新机制 实现污水处理新跨越[J];中国财政;2010年07期
5 宁业高;翁飞;;构建大合肥——以科学发展观统驭合肥城市建设的框架思路[J];学术界;2009年04期
6 ;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J];当代建设;2002年01期
7 李敏琪;;合肥滨湖新区用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城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12期
8 王媛媛;;发展循环经济——环巢湖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顺生 罗永林;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N];安徽经济报;2007年
2 本报通讯员;六大基础工程助推我省经济提速[N];安徽经济报;2006年
3 吴晓征;江淮城市更靓丽[N];安徽日报;2007年
4 实习生 刘中礼 记者 陆列嘉;六大基础工程助推经济提速[N];安徽日报;2006年
5 吴晓征;全省建设投资今年逾1900亿[N];安徽日报;2008年
6 胡春雷;无为规划建设16个“绿色家园”[N];巢湖日报;2010年
7 翟福琼 周童;巢湖治污将获亚行2.5亿美元贷款[N];巢湖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永会 通讯员 李东林;民生工程从民所愿[N];消费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刘祝华;发展低碳经济 做好绿色文章[N];农资导报;2010年
10 刘纯友;循环经济拓展发展空间[N];安徽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汤菁;“换城”故事[D];安徽大学;2013年
2 司娅娇;巢湖水道考[D];暨南大学;2012年
3 袁杭松;巢湖流域产业结构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安徽大学;2010年
4 任武;巢湖水环境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舒琨;水污染负荷分配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7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6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