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机制探讨
本文选题:休闲养生旅游 + 生态农业 ; 参考:《宜春学院学报》2016年08期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含林业)的生态化发展是农业有效供给的目标,但农民主体要在产业链发展中获得更高收益,前提是与市场进行更好对接。休闲养生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内容,因为休闲养生旅游与生态农业重要的交集的价值形态是生态和养生,物质形态是有机农产品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等。因而,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业产业链双向延伸融合,可以大大节约农民与市场对接的成本,以及休闲旅游者休闲养生旅游体验的信息搜寻成本,从而,使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业在一体化结构下进行要素契合,形成提供农业产品、生态产品及旅游产品的一体化的、复合型的"农旅业"。这种产业融合的意义还在于,突出农民和农村的主体性地位,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为"三农"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reform,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cluding forestry) is the goal of effective agricultural supply.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health tourism can tak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s the core content, because the important value form of leisure health tourism and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ecology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the material form is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combina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leisur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of farmers' docking with the market,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on search cost of leisure tourists' leisure health tourism experience. Under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leisure tourism, the key element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leisure tourism should be coordinated,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tourism products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integr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kind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also lies in highlighting the main position of farmers and rural areas,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industrial space, and providing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作者单位】: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股份制林业合作行为研究——以江西为例”(项目编号:71463059)
【分类号】:F323.4;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万山;江西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思考[J];农村发展论丛;2000年22期
2 刘钢;;德国青睐生态农业[J];农家之友;2001年04期
3 周衍庆;生态农业县建设初期应当解决的重点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生态农业新模式[J];垦殖与稻作;2003年01期
5 文礼章;西班牙的生态农业[J];世界农业;2004年09期
6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J];中国供销商情;2005年10期
7 杨志民;;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世界农业;2006年06期
8 赵丽佳;冯中朝;;政府:我国生态农业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J];农村经济;2006年09期
9 姚剑亭;杨伟球;周英;;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年06期
10 蒋明君;;生态农业是一场革命[J];绿色中国;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丽佳;冯中朝;;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阮晶;;加快发展贵州生态农业步伐的思考[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宗义湘;李先德;;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丽水市生态农业建设案例研究[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覃浩展;;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可持续发展[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5 董玉舒;张继德;景伟;闫海旺;;山西生态农业问题研究[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树清;;促进生态农业战略升级,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A];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C];2004年
7 陈荣义;杨兆宁;;临朐县生态农业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4—2006)[C];2007年
8 侯再年;马海英;;发展生态农业的方法探讨——立足绿色环保,发展生态农业[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9 方达福;;创建黄石市生态农业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杨晓东;宋秋菊;;关于对我国生态农业问题的思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介乐;发展生态农业管窥[N];中国贸易报;2004年
2 李文华 闵庆文;发展生态农业的几大障碍[N];农民日报;2001年
3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呼唤生态农业[N];人民日报;2001年
4 ;生态农业:开启抗旱增产的秘密之门[N];中国特产报;2009年
5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宋洪远;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N];农民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史颖;生态农业很缺钱[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法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N];人民日报;2010年
8 钱晓英;前景广阔的生态农业[N];辽源日报;2005年
9 杨建军;生态农业保障机制的完善路径[N];农民日报;2012年
10 市政协农村委副主任 姚泽荣;引进发展可视生态农业前景广阔[N];长治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红丽;新疆节水生态农业系统理论与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侯增周;胜利油田东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杨红;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凌;TC公司在斜江河上游流域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董青;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邯郸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林光耀;“草—牧—沼—蔬”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及其效益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刘钦;江苏省生态农业县建设成效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邱高会;论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陈芳;济南市生态农业战略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7 李祖永;生态农业支持和保护制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王丽华;大连北三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潜力、途径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9 聂桅;青岛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D];青岛大学;2011年
10 杨轶;论我国生态农业及其发展对策[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7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8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