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度假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的研究
本文选题:生态旅游 + 海岛旅游 ; 参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生态旅游是促进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与态势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海南岛在基于生态旅游开发下发展海岛度假村时,内部环境存在自然环境、地理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势和公共基础设施、从业人员素质、民族文化融入等劣势,外部环境存在市场契机、经验参考、政策支持等机遇和行业不规范、需求多样化、全球竞争等威胁。根据态势分析结果,提出从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度假村建设、注重旅游从业人员人才培养、做好海岛本土文化与度假村建设宣传、顶层设计建设决策沟通平台几个方面完善海岛度假村旅游发展战略。
[Abstract]:Ecotourism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sland touris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nd situation analysis methods of ecotourism,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non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other advantages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Island Island Resort based o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ersonnel quality, nat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other disadvantag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has market opportunities, experience reference, policy support and other opportunities and industry unstandard, demand diversification, global competition and other threa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situation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economy,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of the resort construc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of tourism practitioners, do a good job.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sland resorts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island local culture and holiday village construction, top-level design and decision communication platform.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MZ087:《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乡镇包容性发展路径研究》)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智慧旅游创新团队项目(黔教合人才团队字[2015]60)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运波;肖建红;;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2 徐福英;马波;刘涛;;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4年07期
3 林炜铃;陈金华;;旅游影响下海岛居民对生活方式变迁的感知差异——以鼓浪屿为例[J];城市问题;2014年02期
4 王超;王志章;;少数民族连片特困乡村包容性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来自贵州六盘水山区布依族补雨村的经验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5 龙江智;李恒云;;基于气候舒适性视角的辽宁海岛旅游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2年05期
6 刘伟;;我国旅游型海岛联合开发布局模式探讨——以辽宁长山群岛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7 马丽卿;;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及开发模式选择——以舟山群岛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10期
8 陈小君;林晓言;;海岛旅游交通模式分析——以海南岛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9 王恒;李悦铮;杨金桥;邢娟娟;;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海岛型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研究——以大连广鹿岛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5期
10 陈金华;秦耀辰;李晓莉;;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王志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动力模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6期
2 王超;;海南度假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贾国平;朱志玲;王晓涛;邓慧丽;裴银宝;;移民生计策略变迁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年03期
4 蔡为民;张磊;刘沁萍;刘虹吾;于华;董建玲;;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J];湿地科学;2016年02期
5 李能斌;陈金华;林小鸿;;旅游型海岛公众对争议性重大事件影响的感知研究——以福建省东山岛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6 谭华云;;海岛包容性旅游增长及路径选择——以广西北部湾涠洲岛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7 王超;;民族文化视域下瑶族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广西桂林红岩新村的案例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8 王超;;贵州民族地区生产参与型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基于贵州省布依族补雨村的案例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9 沈蕾;罗楚;高晗;;新常态下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的IPA分析范式[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1期
10 孙美淑;李山;;气候舒适度评价的经验模型:回顾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意成;吴文强;阮本清;;永定河流域水量分配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水利学报;2014年02期
2 邓启欢;刘刚;;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草地生态补偿标准——以若尔盖县阿西乡为例[J];草业科学;2013年12期
3 代明;刘燕妮;江思莹;;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生态补偿标准——基于机会成本和佛冈样域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4 王超;郑向敏;;我国包容性旅游的发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5 付业勤;王新建;郑向敏;;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旅游论坛;2012年04期
6 戴丽芳;丁丽英;;海岛景观质量评价及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7 陈琦;;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的多维测量及政策意涵——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赵立民;;基于生态旅游区定位的鼓浪屿建设与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12年02期
9 陈金华;;基于游客感知的海岛旅游环境实证研究——以海峡西岸鼓浪屿、湄洲岛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肖建红;陈绍金;于庆东;陈东景;刘华平;;基于生态足迹思想的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生态学报;2011年2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发生;武汉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初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0期
2 梅丽兰;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经营构想[J];企业经济;2000年03期
3 杨一光;中国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生态旅游》评介[J];思想战线;2000年01期
4 侯冲;宗教生态旅游与21世纪人类文明[J];思想战线;2000年05期
5 王谢勇;大连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思路[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林爱平;社会生态旅游初探[J];福建地理;2000年02期
7 李晓莉;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发展原则[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年01期
8 李春生,娄玉芹,穆桂松;关于发展生态旅游的若干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陆新明;生态旅游,县级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阳朔生态旅游现象”[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0年10期
10 罗永常;生态旅游与黔东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芙蓉;;福建省生态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封毅;封钦;;发展贵州生态旅游 推进民族乡镇新农村建设[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李乐京;;重视生态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4 朱苹;;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的探讨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安娜;;生态旅游的内涵——以自然为基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国祥;;简论发展民族生态旅游村的条件及其对策[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7 王燕;;论完善我国生态旅游的法律制度[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刘敦荣;王红霞;刘英;;生态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科学概念[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李晔;;基于泛化现象的生态旅游分类[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宋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 云;不要让海洋生态旅游失去善意[N];中国海洋报;2005年
2 龚利仁;生态旅游你知多少[N];中国旅游报;2001年
3 ;生态旅游能否一路走好[N];中国旅游报;2001年
4 国家旅游局 驻悉尼旅游办事处;生态旅游——澳大利亚先行一步[N];中国旅游报;2001年
5 苑坚 宋常青;别让生态旅游走了样[N];中国旅游报;2001年
6 曹新向;城市生态旅游基本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张玉钧;生态旅游管理框架分析[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李明德;生态旅游的三大分歧[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高峻;生态旅游:关注环境承载力实现和谐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昆宝军;生态旅游的喜与忧[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于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苏萤雪;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方向及基于环境伦理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桂英;生态旅游的文化意蕴[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李光;生态旅游理论与长白山生态旅游开发[D];延边大学;2000年
3 闫守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璇璇;我国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D];扬州大学;2007年
5 宋云禄;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展望[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苏磊;日本のエユッ0辚芝啶蝪z展及び中国へのUS示[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盛辉;崇明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李光伟;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观光农业开发的思考与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何育凤;甘肃植物七彩丹霞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董树丽;神农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90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9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