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浙江省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空间错位演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6 10:12

  本文选题:重力模型 + 空间错位指数模型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摘要】:运用重力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浙江省及11个地级市近10a来的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空间错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10a来,从宏观上看:1)浙江省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重心均集中在绍兴市;2)三者之间的空间错位指数均不高于0.4,空间错位程度不明显,其中星级酒店-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匹配性最好,旅游景区-入境旅游流匹配性最弱;3)2007年是旅游景区与入境旅游流的空间错位指数转折点,2007年之后其匹配程度逐渐趋良好.从微观上看:1)整体而言,湖州的入境旅游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空间匹配性最好,而杭州最弱;2)2007年是部分地市在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和旅游景区-入境旅游流匹配度上的转折点,2007年之后这些地市的数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匹配逐渐趋于良好.
[Abstract]:Using gravity model and spatial dislocation index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location of inbound tourism flows,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star hotel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11 prefectural cities in recent 10 years from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spatial dislocation index between the inbound tourism flow,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star hotels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not higher than 0.4, and the degree of spatial dislocation is not obvious. The spatial matching between star hotels and inbound tourist flows is the best, and the matching between tourist scenic spots and inbound tourist flows is the weakest. 2007 is the turning point of spatial dislocation index between tourist spots and inbound tourist flows, and the matching degree gradually becomes better after 2007. From a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as a whole, Huzhou has the best matching space for inbound tourism flows,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star-rated hotels. However, 2007 is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matching degree of tourist scenic spots, star hotels and tourist scenic spots. After 2007, the numerical value of these cities shows a downward trend, and the matching gradually tends to be goo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基金项目(11JBGP04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项目(CCNU13FZ002)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翁钢民;陈林娜;;区域旅行服务、交通区位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4期

2 周彩屏;;基于SSM方法的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3 陈磊;胡静;付琼鸽;陈小娟;;山东省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质量的空间错位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4 孙根年;刘璐;;大西安旅游圈空间错位及边沿区战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燕燕;;四川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分析——基于SSM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2 熊明均;郭剑英;;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SSM分析[J];重庆与世界;2011年01期

3 樊妍芳;石培基;程华;;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发展对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6期

4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5 万年庆;李红忠;史本林;;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农民收入结构演进的省际比较[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6 李海建;梁留科;;基于区位分量的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6期

7 丁辉;何佳梅;;基于SSM方法的山东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唐得昊;林岚;刘树明;叶琴;;福建沿海主要城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比较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9 王丽琼;;中国区域污染物增长份额-偏移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蔡静;黄建宏;;海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的SSM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鑫;国际金融危机对杭州入境旅游市场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王珍杰;山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荣;广州入境旅游特征分析与市场开拓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艳艳;上海对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宁宁;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市场拓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娜;哈大高铁项目建设对大连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嘉蕾;基于时空变化特征的辽宁省入境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构雄;广东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云;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蒋艳;长沙市城郊旅游潜在市场及其开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根年,季红;安康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2 周凤杰;张爱平;马楠;;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分异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3 丁旭生;李永文;吕可文;;基于空间错位理论的河南省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2期

4 杨新军,马晓龙,霍云霈;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西安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5 周素红;闫小培;;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6 朱z,

本文编号:1896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96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0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