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城市历史街区意象研究——以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街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9 00:17

  本文选题:内容分析 + 历史街区 ; 参考:《旅游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本文从个性、结构和意蕴这个3个意象理论的基础性构成元素出发,以国内外游客的网络游记、评论等文本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游客游览过历史街区后产生的意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游客感知到的意象在个性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个性方面,将提取出的特征词归纳为4个主题特征并计算出了4个主题的强度:国内游客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338.43)和优美的城市景观(377.91)的感知分别高于国外游客(140.32,179.05);而国外游客对于独特的人文风情(400.96)与现代的都市生活(300.96)的感知分别高于国内游客(188.84,254.54)。在结构方面,从国内外样本中提取出的高频地名分别为29个和4个,国内游客对于区域的空间感知度明显高于国外游客。意蕴方面,国内外游客差别不大,国内外游客的正面情感数量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59%和55%,大多数游客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旅游体验;但国外样本中的负面情感(16%)高于国内样本中的负面情感(9%)。因此,需要针对国内外游客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上海历史街区的旅游进行开发。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three image theories,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impli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online travel notes, reviews and other tex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mages produc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after visiting historical blocks by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and structure of images perceived by tourist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personality, The extracted feature words are summed up into four thematic features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four themes is calculated: domestic tourists' perception of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338.43) and beautiful urban landscape (377.91)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oreign tourists (140.32179.05g); Tourists' perception of the unique humanistic customs (400.96) and modern urban life (300.96) is higher than that of domestic tourists (188.84254.54). In terms of structure, the number of high-frequency geographical names extracted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samples is 29 and 4 respectively, and the spatial perception of domestic tourist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foreign tourists. In the aspect of implication,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The number of positive emotion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accounts for 59% and 55% of the total number, and most tourists get better tourism experience. But the negative emotion in the foreign sample is higher than the negative emotion in the domestic sample.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ourism of Shanghai historic block should be developed.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2 冯维波;黄光宇;;基于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分析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3 戴光全;陈欣;;广州上下九的视觉表征分析——以互联网营销图片为例[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4 赵渺希;刘欢;;上海市中心城空间意象的媒介表征[J];人文地理;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张昊;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8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孙金芳;论创造满足居民需求的住区景观[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吴爱国;李娜;;风景区中历史街区整治规划方法实证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艾杰;郝飞;白小鹏;;城市高密度人工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佩娟;周晗;彭焱;;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吴文静;基于时空约束的出行目的地选择行为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孔源;高等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浩伟;;唐诗宋词中的扬州城市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1年03期

3 张鸿雁;城市意象要素的本土化文化认知[J];城市问题;2004年05期

4 李蕾蕾;海滨旅游空间的符号学与文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2期

5 徐放;;居民感应地理研究的一个实例——对赣州市的调查分析[J];地理科学;1983年02期

6 冯健;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7 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8 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王黎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3期

9 王茂军;张学霞;霍婷婷;;北京城市认知的空间关联模式——城市地名认知率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10 马润潮;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卫兰兰;新闻摄影报道对农民形象的视觉表征[D];安徽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婧;;衡山路:浮云旧事已枉然[J];地图;2008年02期

2 ;悠然夏日 清凉漫步上海林荫道[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年06期

3 ;上海十大特色街路[J];中国地名;2011年01期

4 姚昆遗;关于上海衡山路旅游街定位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0年01期

5 司马俊堂,乔栋;洛阳衡山路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5年07期

6 夏俊;PP;;中西文化的集结点 凯文[J];上海调味品;2007年04期

7 凌惠芬;;上海值得一去的20个地方[J];上海采风;2005年07期

8 果飞;夜的色夜的香[J];中国对外服务;2001年05期

9 吴睦颖;;这些极具个性的小店 当然不能错过[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0年01期

10 王占柱 ,毕悦平;建筑的文化伦理——衡山路酒吧一条街随想[J];上海艺术家;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刘秀浩;衡山路12号地块底价4亿出让[N];东方早报;2008年

2 万春霞 李佳彦;委员建议:定位“静吧” 打造高雅[N];联合时报;2006年

3 武平乐;顾全大局通力协作 确保工程顺利实施[N];洛阳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管志华;风情万种的上海之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刘斌;洛阳衡山路发现北魏大墓[N];中国文物报;2013年

6 赵鹏 姜峰 记者 孙玉红;“五减二”取消首日交通流量保持平稳[N];哈尔滨日报;2010年

7 徐汇文;上海老城区文化商业火[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王菲宇;纪念“老汉斯”[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9 万晓晓;妩媚衡山路[N];经济观察报;2010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赵志伟;“我马上过去!”[N];洛阳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1907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07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