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论视角下高校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三螺旋理论 + 体育旅游 ; 参考:《山东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摘要】:我国高校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基于"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理论,分析高校、政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运作效度不足与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产生的关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e three-helix theory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les of universities,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the lack of operational validity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体育系;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09DTYJ01)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编号:2011236)
【分类号】:G807.4;F5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涂俊;吴贵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J];科研管理;2006年03期
3 孙传伟;;山东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31期
4 霍红,蒲鸿春;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王瑞静;沙磊;牛婷;孙刚;韩江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滨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陈肖静;关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年04期
7 王朋娇;刘洪莉;张晓光;;网络课程发展性评价“三螺旋”结构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海燕;关于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教产一体化的探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周志霞;;基于三螺旋模型的潍坊市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3 赵清;;大学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军仪;;建立创业型大学——来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应[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5 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6 古屹;;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才智;2009年30期
7 田喜洲;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牛美芹;;三螺旋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3期
9 李望平;;创建创业型大学风险探视[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10 王琼;;浅谈高职导游人才培养策略[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郁震;高伟;李书朋;刘景;陈颖辉;;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2 孙启贵;徐飞;;STS视野下的社会创新探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卢锡超;罗爱军;;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的价值协同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蔡增正;;论科学技术创新中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徐文俊;刘志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天荣;;传统产业集群中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动力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曹鹏;;中国制造业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8 Ren Xiao-jian;Cui Jiang-ning;Zhang Jin-xi;;A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the mass media on Physical Fitness[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企业技术创新课题组;李彬;赵英男;吕长生;;沈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设计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经济管理分册)[C];2014年
10 刘海;李一凡;;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政府公共服务行为[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代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建华;企业孵化器网络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罗泽意;制度变迁视角下大学创业趋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胡允银;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星;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邱成富;南山区创建国际级创新区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宗胜男;多媒体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暄;建立我国民间创新的孵化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芬;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殷福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巍;技术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成文;美国学者论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2 刘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3 董艳,黄荣怀,李晓明,申瑞民;《网络课程课件质量认证标准》的研制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薄湘平,姚艳红;西欧饭店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我国饭店管理教育的发展方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5 柴寿升,严冬平;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思索[J];海岸工程;2002年01期
6 张凤莲;李卓宝;;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看其人才培养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7 邬大光;西方高等教育观念的新变革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8 姚启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十个问题(提纲)[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9 丁钢;国外学者谈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10 沈红;1995年美国最好大学评估的新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丰念;试论体育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华美;;对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2 刘依灵;贾瑛;;浅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12期
3 陈洪敏;;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0期
4 程丽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2年16期
5 孙优萍;宋国琴;;试论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与经济;2003年04期
6 袁本华,刘伦钊;关于地方院校旅游专业人才教育的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刘爱服;论我国旅游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J];社会科学家;2004年06期
8 雷若欣;朱定秀;;浅析高校文博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5期
9 杨佳倩;;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10 黄海;;国内外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之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磊;闫莹;张曦;;秦皇岛旅游业人才培养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翟帆;新旅游业态呼唤新型旅游专业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郑淑贤 驻辽宁记者 周凤文;沈阳“旅游专业人才进课堂”助推校企联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记者 贾超时 杨曙光;我市第八所大学昨日奠基[N];大庆日报;2010年
4 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王红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驻甘肃记者 张陇堂 牛莹;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旅游专业人才[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甘娟;新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09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0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