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质旅游管理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选题:地质旅游 + 可持续旅游 ; 参考:《生态经济》2017年10期
【摘要】:文章在地质旅游的理论背景下,通过对科罗拉多大峡谷开展实地考察的方法,探析了基于可持续旅游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地质旅游的结构与管理特色及其成功策略:规划艺术体验旅游产品,开展生动形象的解说与地质科学教育;以游客为中心不断完善与优化旅游基础设施;进行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与适应性管理,在资源保护与游客需求间取得可持续平衡;多方筹措与保障地质遗产管理资金,从而促进我国地质旅游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生态效益。
[Abstract]:In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geological tourism, the paper carries out a field study of the Colorado Grand Cany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tourism in Colorado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based on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its successful strategies: planning art experience tourism products, carrying out vivid interpretation and geological science education; Take the tourist as the center to continuously consummate and optimize the tourism infrastructure, carry on the social-ecosystem resilience evaluation and the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balance between the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the tourist demand, raise and guarantee the geological heritage management funds in many way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tourism in China, better economic benefit, cultural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 are obtained.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互联网+时代下江苏省智慧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2016SJB630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岳型景区高峰时段小尺度旅游流时空模式、效应及调控研究”(NSFC41671145)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NAU)国际访问学者项目“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恢复力区域规划研究”(P-1-04989)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梦熊;加快开发我国的地质旅游资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1期
2 李治国,高建华;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3 周纯明;曾令初;;试谈地质旅游(二):地质旅游产品[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05期
4 穆桂松;薄利侠;王倩;;虚拟地质旅游的几个问题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龚克;孙克勤;;地质旅游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6 左晓璐;四川地质旅游发展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3期
7 冯天驷;地质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8年06期
8 穆桂松;嵩山地质旅游路线设计的初步构想[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刘星辉,赵亚辉,魏军才;湘西州地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议[J];湖南地质;2001年03期
10 高莲凤,张振国;山西地质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开发与保护构想[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庄寿强;;创建情侣旅游品牌,促进情侣经济发展:对新沂市地质旅游的再思考(纲要)——七论地质旅游的涵义及其可持续发展[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庄寿强;;关于建立地质旅游景点的几个问题——三论地质旅游的涵义及其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庄寿强;;地质旅游的各种形(型)式探析——再论地质旅游的涵义及其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4 庄寿强;;在恐龙曾出没过的地方寻找天然金刚石——建立第一个地质旅游公园的设想[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邹永生;;地质旅游资源的有偿使用和保护的“成本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马惠;;地质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7 褚庆忠;;大力发展地质旅游,促进河北经济发展[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程秀明;柳浩然;;济南单斜地质旅游资源研究[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9 庄寿强;;试论地质公园中地质旅游的开展及其知识产权保护[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10 庄寿强;;试论地质公园中地质旅游的开展及其知识产权保护[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陈辉;加大力度深入开发地质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陈愚奇;江西地质旅游的拓荒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关世桥;漫谈地质旅游[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庄寿强;地质旅游景点的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李风;地质旅游“游”向何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6 见习记者 郭世锋 通讯员 赵祥兵;济南地质旅游产业亟待开发[N];济南日报;2005年
7 陈家根;刘备泉有望成为地质旅游景点[N];新华日报;2003年
8 中国矿业大学 庄寿强 教授;地质旅游亟待破解“三无”难题[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荣思远;黄金地质旅游大有可为[N];中国黄金报;2006年
10 庄寿强 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明确地质旅游概念 启动地质旅游产业[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春阁;广东省地质旅游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婕;基于地质旅游资源的旅游地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2 李维玲;基于三维GIS的大连地质旅游规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敬欣;阜新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前景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12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1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