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业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本文选题:城市化 + 旅游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借鉴物理学耦合概念,构建了旅游业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以陕西省各市为例,对其旅游业与城市化发展耦合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1年,陕西省10市两者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总体呈现旅游业发展潜力型态势;(2)陕西省10市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具有地域性块状分布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优势及旅游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coupling,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are constructed.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urban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i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01 to 2011,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cities in 10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has steadily increased,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presented. (2)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10 c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block distribution.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riving advantage of the central city and the role of tourism in promoting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158)
【分类号】:F592.7;F29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2 蔡建明;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及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3 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4 王冬萍,阎顺;旅游城市化现象初探——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5 谷凯,杰夫瑞·沃;海南快速城市化过程分析[J];国外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6 黄木易;程志光;;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02期
7 陆林;旅游城市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J];旅游学刊;2005年04期
8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8期
9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白凯;;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年01期
10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伟;周加来;;安徽省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3 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雷山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4 罗娜;耿雅冬;刘欣;;大连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蒋贵彦;李生梅;;青海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7 代伟;李克国;;秦皇岛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8 王利光;葛幼松;;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黄一绥;;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10 常阿平;彭伟功;梁丽珍;;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芳;孙凯旋;;关于城市与风景旅游和谐发展的探讨——以杭州与西湖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4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杜嫣;汤傅佳;潘莉丽;;旅游城市化的内涵与演化机制研究[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冬艳;李月芬;魏娜;尚媛;徐倩;;长春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谈明洪;张蕾娜;;中国特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探讨[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赵海江;景元书;刘杰;;南京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罗彦;普军;;滨海地区旅游城市化发展规划研究——以深圳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爱梳;浙江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晶晶;青岛城市旅游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蒋兴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湘;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3 邓宏兵;刘芬;庄军;;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4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5 周加来,黎永生;城市规模的动态分析[J];财贸研究;1999年01期
6 刘学,周杰;发挥规划作用塑造昆明形象──把握机遇迎“世博”[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7 吴良镛;面对城市规划“第三个春天”的冷静思考[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8 支军;武夷山与国际旅游城市[J];城市问题;2004年05期
9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10 石忆邵;城市化理论问题三议[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娟;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初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和,叶晴,肖舒羽;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目的地居民参与问题研究[J];人文地理;2004年03期
2 郭舒,曹宁;省域旅游产业问题分析与发展定位[J];资源·产业;2005年01期
3 姜丽群;;区域旅游业整合营销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09期
4 薄湘平;杨帆;;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付向阳;;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12期
6 李英策;;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旅游业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7 聂献忠;;区域旅游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洪伦;;区域旅游业态发展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29期
9 李正欢;;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易银飞;张韵君;;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邱志扬;;区域旅游业对安徽省的经济贡献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莫新华;;布依族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于秋阳;;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影响要素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黄羊山;张林源;;区域旅游业的乘数效应[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5 刘国川;李岫;;基于DP矩阵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胡海霞;区域品牌运营是区域旅游业运营的催化剂[N];中国旅游报;2014年
2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王春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互动(上)[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特派记者 罗霞;泛珠九省区签订旅游合作协议[N];海南日报;2006年
4 雷朋;成长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田国宝;陕旅圣地河谷项目争议中复工 “红色旅游”变身卖地游戏?[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6 吴浪;大北京旅游“一区两圈”[N];华东旅游报;2006年
7 记者 肖慧;构建江苏旅游新三角[N];徐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凌 王小萍;开创豫港旅游合作新天地[N];河南日报;2009年
9 李道君;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和旅游品牌[N];商丘日报;2005年
10 记者 赵英明;旅游“大管家”要当“服务员”[N];济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张墨格;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3 易银飞;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许斐;我国区域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评价[D];中南大学;2003年
5 李玉涛;基于生态位的区域旅游业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耿庆汇;区域旅游业网络化发展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7 叶煜岚;基于粗糙集的区域旅游业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肖晖;区域旅游业就业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樊信友;区域旅游业空间布局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林强;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4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4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