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纳帕海湿地季节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

发布时间:2016-11-27 13:15

  本文关键词: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文: (608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利用纳帕海湿地区2008年冬季SPOT-5和2009年春季Landsat ETM+影像,进行景观解译,结合地面植被和水文情势调查,剖析了纳帕海湿地区的景观格局年内季节动态变化,及其与区域季节性气候和人为扰动的关联。研究发现:研究时段内纳帕海湿地区主要湿地景观都大幅萎缩,湿地类景观之间、湿地类景观与非湿地类景观之间发生显著转换;破坏地景观呈斑块状散布,占纳帕海湿地区总面积15.74%;各类景观向破坏地景观的转换,主要源于季节性气候背景下周边村落家畜放养的破坏;春夏时极端干旱气候和区域人为活动扰动,是纳帕海湿地退化的直接驱动;协调湿地保护与周边农牧民家畜放养、应对极端季节性气候下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是纳帕海湿地有效管理的关键。对类似于纳帕海具有显著季节性变化的湿地景观研究,将局地-季节和区域-年际两个尺度相结合,将更深入地阐明其格局-过程-驱动间的关联。

服务

E-mail Alert

RSS

收稿日期: 2009-09-13      出版日期: 2010-05-20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03)和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社会事业发展部分(2008CA00602)

作者简介: 胡金明(1973-),安徽枞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和湿地水文生态学研究。 E-mail:jhuynu@163.com

引用本文:   

胡金明,李杰,袁寒,董云霞. 纳帕海湿地季节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J]. 地理研究, 2010, 29(5): 899-908.
HU Jin-ming, LI Jie, DONG Yun-xia, YUAN Han. easonal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of the Napahai Wetland.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0, 29(5): 899-908.

链接本文:  

     或     


[1] Mitsch W J, Gosselink J G.Wetlands.New York:Wiley,1986.1~87.

[2] Costanza R,d’ Arge R,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ature,1997,387:253~260.

[3] Batzer D P, Sharitz R R.Ecology of Freshwater and Estuarine Wetlands.Berkley and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6.35~83.

[4] 崔保山,杨志峰.湿地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4.

[5] 田昆,常凤来,陆梅,等.人为活动对云南纳帕海湿地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土壤学报,2004,(5):681~686.

[6] 肖德荣,田昆,张利权,等.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生态学报,2008,28(7):3116~3124.

[7] 金会军,吴杰,程国栋,等.青藏高原湿地CH4排放评估.科学通报,1999,44(16):1758~1762.

[8] 张昆,田昆,莫剑锋,等.水文周期对纳帕海高原湿地草甸土壤碳素的影响.湖泊科学,2007,19(6):705~709.

[9] 肖德荣,田昆,袁华,等.高原湿地纳帕海水生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变化.生态学报,2006,26(11):3624~3630.

[10] 张强,马友鑫,刘文俊,等.滇西北高原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山地学报,2007,25(3):265~273.

[11]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等.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5,24(4):36~45.

[12] 白军红,欧阳华,徐惠风,等.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4,23(4):1~9.

[13] Kunkel K, Changnon S A.Climate-years in the true prairie: Temporal fluctuations of ecologically critical climate conditions.Climatic Change,2003,61: 101~122.

[14] Li Jin,Duggin J A,Loneragan W A,et al.Grass-land responses to multiple disturbances on the New England Tablelands in NSW,Australia.Plant Ecology,2007,193: 39~57.

[15] 郑伟,朱进忠,潘存德.草地植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多尺度响应.草业科学,2009,26(8):72~80.

[16] 刘红玉,李玉凤,曹晓,等.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地理学报,2009,64(11):1394~1401.

[17] 赵魁义.中国沼泽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94~595.

[18] Mittermeier R A,Gil P R, Hoffman M,et al. Hotspots Revisited-Earth’s Biologically Richest and Most Endangered Terrestrial Ecoregions.USA,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5.15~105.

[19] 刘红玉,李兆富.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演变的累积效应.地理研究,2006,25(4):606~616.

[20] 白军红,欧阳华,崔保山,等.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生态学报,2008,28(5):2245~2252.

[1] 白军红, 房静思, 黄来斌, 邓伟, 李爱农, 孔博. 白洋淀湖沼湿地系统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研究, 2013, 32(9): 1634-1644.

[2] 石敏俊, 杨晶, 龙文, 魏也华. 中国制造业分布的地理变迁与驱动因素[J]. 地理研究, 2013, 32(9): 1708-1720.

[3] 戴君虎, 王红丽, 王焕炯, 刘亚辰, 邵力阳. 六盘山景观格局及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13, 32(12): 2222-2232.

[4] 潘竟虎, 苏有才, 黄永生, 刘晓. 近3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 地理研究, 2012, 31(9): 1631-1639.

[5] 周年兴, 黄震方, 蒋铭萍, 梁艳艳. 庐山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12, 31(7): 1224-1232.

[6] 王丽, 曾辉. 深圳市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成因及其景观格局效应[J]. 地理研究, 2012, 31(5): 853-862.

[7] 郭怀成, 都小尚, 刘永, 周丰, 何成杰.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区域规划环评方法[J]. 地理研究, 2011, 30(9): 1713-1724.

[8] 孙根年, 张毓, 薛佳. 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1, 30(6): 1032-1043.

[9] 王行风, 汪云甲, 马晓黎, 陈明. 煤矿区景观演变的生态累积效应——以山西省潞安矿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5): 879-892.

[10] 李雪梅, 张小雷, 杜宏茹. 新疆塔河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J]. 地理研究, 2011, 30(2): 348-358.

[11] 刘前进, 于兴修. 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强度垂直景观格局——以沂蒙山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8): 1471-1483.

[12] 汪侠,甄峰,吴小根,张洪,刘泽华. 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驱动因素——以广西阳朔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5): 841-851.

[13] 但文红, 张 聪, 宋 江, 王 丽. 峰丛洼地石漠化景观演化与土地利用模式[J]. 地理研究, 2009, 28(6): 1615-1624.

[14] 甄江红, 苏根成, 张 靖, 周瑞平. 鄂尔多斯特有种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 地理研究, 2009, 28(4): 1031-1039.

[15] 蒋依依, 王仰麟, 成升魁.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研究方法探讨——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09, 28(4): 1069-1077.


  本文关键词: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5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5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