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视角——评《“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与区域联动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研究》
本文选题:旅游圈 + 区域联动 ; 参考:《经济地理》2016年04期
【摘要】:正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社会文化建设和环境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然而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大湘南"旅游圈的建立对于湖南省旅游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陈国生、陈晓亮、阳琴、尹智勇、张哲和邓泓鸿共同撰写的《"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与区域联动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研究》(黄河出版社,2015年
[Abstract]:Positive tourism is a new industry, its development momentum is very stro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our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it also exists objective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Hunan is a province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but its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at Hunan" tourism circl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Hunan tourism. Chen Guosheng, Chen Xiaoliang, Yang Qin, Yin Zhiyong, Zhang Zhe and Deng Honghong,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Circle and the Choice of Regional Linkage Model and the way of realization of" Great Xiangnan "(Yellow River Press, 2015)
【作者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延正;;打造哈尔滨大旅游圈的战略构想[J];学理论;2004年01期
2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3 刘元晨,杨秀丽;构造大旅游圈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构造辽宁中部城市大旅游圈的理性思考[J];理论界;2005年06期
4 赵海林;“湘西”旅游圈的建设与融资方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24期
5 肖向梅;杜九香;黄惠运;;着力构建大井冈旅游圈[J];老区建设;2006年03期
6 于莉;;京津冀旅游圈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引进与咨询;2006年04期
7 张勇;张艳;;建立大武汉旅游圈的设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胡晟妍;郭舒;;构造辽宁城市旅游圈[J];理论界;2006年08期
9 喻学才;;对环太湖旅游圈推进一体化进程的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李诗白;;发展环渤海旅游圈的模式选择[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山;王铮;;旅游圈时空尺度规模的地理计算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4 杨小雨;于吉涛;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5 吕群超;谢新丽;;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吴跃东;向钒;常丹燕;;论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A];《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现代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吴跃东;向钒;;论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牛智慧;;中原城市群旅游圈空间旅游资源配置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吕群超;谢新丽;;武汉城市旅游圈协作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10 冯文;;对京津冀“体育旅游圈”发展的探讨[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山东全力建设红色旅游圈[N];光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贾海丽 实习生 李振兴 侯岩;京津冀旅游圈 整合!整何?[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3 张;济南建成大泉城旅游圈[N];华东旅游报;2000年
4 赵晶;我州全力打造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5 记者 翟志清 通讯员 杨镇全;我省构建鄂西生态旅游圈[N];湖北日报;2006年
6 记者 罗霞 实习生 邱秋;岛外旅行商将推广海口旅游圈[N];海南日报;2006年
7 葛军;努力打造环黄山乡村旅游圈[N];黄山日报;2006年
8 赵燕妮邋刘文福 王伟任;南靖推出土楼精品旅游圈[N];闽南日报;2008年
9 记者 成燕邋张丽霞;郑州500公里半径旅游圈蓝图绘就[N];郑州日报;2008年
10 夏玉静 陈寒;州县政协献策“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建设[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山;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龄;川南旅游圈的交通网络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曹萍;济南都市旅游圈构建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武传震;敦煌旅游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詹显华;江西省环鄱阳湖旅游圈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刘华婷;基于空间溢出模拟的旅游圈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锦阳;旅游圈理论在海峡西岸旅游圈构建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湘兰;论“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5年
8 潘兆光;论大桂西旅游圈的构建[D];广西大学;2004年
9 吕群超;城市旅游圈协作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娟;辽宁中部城市旅游圈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4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6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