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季节指数的四川省旅游季节性研究
本文选题:旅游季节性 + 时间序列模型 ; 参考:《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3期
【摘要】:旅游季节性波动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命题。选取四川省旅游总收入作为分析指标,采用年度季节强度指数(R)与月季指数(Zt)揭示旅游总收入的年度季节集中性与月度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R值整体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指标随季节变化明显,且按一定规律分布;Zt值指示3月、6月、8月、9月、10月、12月为旅游旺季,其余月份为淡季。研究结论为四川旅游经济的淡旺季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进一步合理修订全国节日放假办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
[Abstract]:Tourism seasonal fluctu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in tourism economics research. The annual seasonal intensity index (R) and the Chinese rose index (Zt) are used to reveal the seasonal concentration and monthly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total tourism revenue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 value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s a whole, and the index changed obviously with the seas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Zt value according to certain law indicated that March, June,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and December were the peak season of tourism, and the rest months were off-seas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provides the basic data for the weak season of Sichuan tourism economy, and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decision basis for the further and reasonable revision of the national holiday metho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留金法[2011]5024号) 成都理工大学中年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编号:KYGG201313)
【分类号】:F5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立坤,付强,杨广林,梁川;季节性周期预测法在建立降雨预报模型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陆林,宣国富,章锦河,杨效忠,汪德根;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3 童明荣;薛恒新;林琳;;基于季节ARIMA模型的公路交通量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4 董云耀;杨望书;;基于时间序列趋势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高孝伟;许涛;郑林昌;刘静;;对季节指数计算方法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年09期
6 张颖,杨兰英;时间数列分析中的加法模型与乘法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04期
7 邓明;;基于分层随机抽样的季节指数的抽样估计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07期
8 陈景鹏;季节型趋势模型在供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廖作鸿;;矿产品价格季节指数法预测模型[J];中国矿业;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淑敏;孙坤;杨效忠;;近30a黄山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夏玢;景区集群开发对客流季节性分布的影响——以安徽省潜山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蔡大鑫;刘少军;田光辉;许向春;崔丹;张京红;;海南岛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4 颜磊;许学工;章小平;;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刘卿;崔博;;对于库存需求的统计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6 胡文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琚胜利,张建春,章锦河,杨效忠;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分布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8 琚胜利;陆林;;国内山岳旅游地研究综述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4期
9 李山;邱荣旭;陈玲;;基于百度指数的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时间分布及其前兆效应[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6期
10 葛蔚;魏海军;;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物流企业运输量演化模式与案例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焕;白松竹;;阿勒泰地区旅游气候指数及评价[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严斧;雷凌;蒋江龙;苏江峰;徐小进;;张家界市旅游客流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严晟;卢毅;;月敏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4 乔玮;;旅游地季节性问题与应对策略[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任世科;政府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作用机理及影响路径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欣梁;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何东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环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祁素萍;城市园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陶晓燕;海滨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百奔;基于神经网络的四阶段预测法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曹威威;长山群岛旅游气候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烨;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环境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卫江;基于引力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黄星浩;基于神经网络的桥梁车辆荷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江文文;特色自然资源旅游区规划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乐;广东阳江海陵岛旅游季节性及其地方响应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8 高珊珊;甘肃临夏州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伟;基于季节灰色预测理论的公共建筑节能领域能耗监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立坤;三江平原井灌水稻灌溉制度建模及其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鲍宁远,姜震;通信网业务预测软件技术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03期
3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张思彦,蒋兆刚;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1期
4 陆林;山岳风景区客流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学报;1994年03期
5 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年04期
6 陈淑燕,陈家胜;一种改进的灰色模型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7 刘静,关伟;交通流预测方法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3期
8 程伟;基于季节变动模型的话务量预测[J];湖北邮电技术;2000年03期
9 温品人;时间序列预测法的实际应用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10 廖作鸿,彭会清,李晓昭;基于期权理论的矿产品价格行为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英;刘后平;;基于SARIMA模型的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时间序列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年04期
2 徐雅琴;杨晋淼;;基于ARIMA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预测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9年04期
3 吴宝华;叶家玮;;时间序列模型在珠海游艇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J];船海工程;2009年06期
4 苏树军;裴青萍;;基于ARMA模型的新疆旅游市场趋势预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涂雄苓;黄月玲;;旅游需求预测的ARIMA乘积季节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以桂林市为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年04期
7 李智勇;孙小英;;ARIMA模型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邵维亮;刘雄;景崇毅;;基于模糊时间序列的机场旅客周转量预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7期
9 孙永龙;;论旅游市场的季节性特征及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J];特区经济;2006年01期
10 柴寿升;林耸;;区域旅游集散网络体系构建研究——以山东为例[J];山东经济;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永振;;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基于旅游季节性的视角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乔玮;;旅游地季节性问题与应对策略[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龙强;;破解难题 突破瓶颈 实现黔西南州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小军;上海:旅游季节性逐步淡化[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YMG记者 王小丹 通讯员 刘金敏 宋聪;“农家乐”乐了“千万家”[N];烟台日报;2009年
3 任叶;小农家,大产业[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杨黎晖(作者系中共罗平县委副书记);罗平油菜花旅游节回顾与展望[N];云南日报;2002年
5 王艳明;敦煌莫高窟启动游客参观预约制[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北京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公司 钱晓丽;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记者 胡爽;孙国相会见新加坡客商[N];盘锦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文浩;寻求产业发展新突破[N];吐鲁番日报(汉);2010年
9 张小龙;借题发挥才能写出气魄文章[N];辽宁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庞文生;盛会盛景 盛装迎客[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勇;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李向明;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山地型旅游区生态健康诊断与调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芸;海南旅游季节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2 高腾;基于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的旅游季节性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张乐;广东阳江海陵岛旅游季节性及其地方响应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4 孙琳;基于旅游季节性因素的湖泊型度假旅游区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邱文;旅游业的季节性及其分析方法与模型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江文文;特色自然资源旅游区规划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劲婷;天津东疆文化产业园淡季经营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蓝海霞;旅游景区弹性管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9 陈心宇;黑龙江省休闲旅游开发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10 张丹凤;基于城郊型乡村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5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8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