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8-06-09 07:00

  本文选题:旅游影响 + 文化景观 ; 参考:《旅游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财富。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演变进程。本文从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地方意义等方面综述了旅游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影响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述评。最后从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未来研究展望。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is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inheriting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landscape wealth of human beings. As an important developing force, tourism is irreversibly chang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ourism's influence on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from the aspects of 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 im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local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landscape, and reviews the existing research. Finally, from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two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are discussed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发展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演变的影响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41371159)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TYETP201313)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松;张捷;;试论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体系及其对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阮仪三,肖建莉;寻求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3 孙艺惠;陈田;王云才;;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4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梁栋栋,杨钊;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5 张骁鸣;保继刚;;旅游发展与乡村劳动力回流研究——以西递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9年03期

6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7 卢松,陆林,徐茗,梁栋栋,王莉,王咏,杨钊;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4期

8 卢松;张捷;苏勤;;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历时性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9 王云才;;基于景观破碎度分析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模式——以浙江诸暨市直埠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10 华春霞;贾鸿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佳音;;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邹军;张树夫;;社区旅游整合发展建设的探讨——以云南澄江禄充社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李亚;;基于社会成本理论的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4 程春旺;;旅游地空间竞争非线性关系研究——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5 杜忠潮;高霞;金萍;;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与妇女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6 任俊英;吴江;;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7 张达;石云;;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的保护研究——以湖南省靖港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8 龚克;邓春凤;;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以桂林大圩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9 陈晓刚;荣侠;林辉;;景观文化研究进展及前沿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10 徐致云;陆林;;周庄旅游语言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慧;;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研究——旅游产业社会文化效应及其调控的理论与实践[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贺子奇;;保护古城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平遥古城遗产探析与保护开发[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和平;薛威;;历史街区的商业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英;;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商业化评价分析——以贵州省雷山县郎德村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罗永常;;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9 李晓黎;;解决遗产地旅游发展与保护矛盾策略之逆向思维——从容量控制到环境伦理思考[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方荣富;;浅谈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转变——以4A级旅游区宝华山为例[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姚朋;现代风景园林场所物质的表征及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吉灿忠;武术“文化空间”论绎[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慧媛;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俊;浙江丘陵地区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张博;肥西三河古镇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勤;论公共管理中的社区参与:以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世藏吉;格萨尔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赵倩;曲阜市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邬丽丽;休闲研究的社会学范式[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华富;民国时期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调查报告[J];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谭佳音;;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王艳;张捷;冉江;;公众媒介信息中水乡古镇通道型景观意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4 杨钊,陆林,王莉;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安徽屯溪老街实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卢松,陆林,凌善金;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杨钊,梁栋栋;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王咏;陆林;章德辉;陶平;王莉;;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黄成林,周能敏;黄山风景区旅游旺季游客日分布特征的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飞;[N];中国经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智虎;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英;;论地域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湖南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6期

2 李宁;王贺;侯兴华;;基于地域文化的蓬莱城市特色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04期

3 吴晨晖;;地域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体现[J];艺海;2012年09期

4 李银玲;和亮;魏国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社会认同情况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1期

5 ;地域文化与美业文化的融合[J];中国科学美容;2007年01期

6 隋琳;;地域文化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王玉瑛;;牡丹江地域文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年08期

8 高燕;;论地域文化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9 许韶立;程柯;;论旅游活动与地域文化变异消亡之相关性——以嵩山旅游文化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10 杨明刚;刘闻天;高燕沁;王晗宇;修t;;高收视率电视剧的地域文化符号解码[J];中国广告;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化荣;;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实现途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陈利华;;简论闽北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邹兰;张娟;;试论“海文化”参与当下社会生活的意义——胶东特色地域文化之一:海岛文化调研与思考[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凤岗;;地方学研究的重点——地域文化——兼论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探讨[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王静;张克;;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卢建汶;;浅谈地域文化在续志中的定位[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7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8 马冀;;论地域文化学的概念、研究路径和社会价值——以内蒙古为例[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张冷习;;国学与地域文化的比较分析[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10 李鸿渊;;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地域文化的内在逻辑[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楠;弘扬地域文化应从小事做起[N];湖北日报;2004年

2 李海鹏;地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N];中国信息报;2005年

3 李辑;保护地域文化是当务之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贺州地区行署副专员 孙克坚;扬优势 创特色 建设地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整理 陈苏 朱静燕 朱梁峰;葛剑雄:真正有生命的地域文化 会成为人类共同文明一部分[N];嘉兴日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王川;挖掘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发展[N];牡丹江日报;2012年

7 康保县文联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 白秀;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推动强市名城建设[N];张家口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曹戈;汲取历史精华 繁荣地域文化[N];德州日报;2011年

9 安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 戴鹏炜;增强地域文化软实力[N];保定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忠先 江培山;通化全力打造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涛;基于地域文的扬州历史园林保护与传承[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陈未鹏;宋词与地域文化[D];苏州大学;2008年

5 阿布都哈德(Abduqadir Semet);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飞生;地域文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李志国;突出地域文化的环境小品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徐欢;城市综合性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培源;甘肃地域文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性障碍及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何晓晨;保定市公园地域特色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陆新;地域文化对中国旅游门票设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素芳;新时期三晋地域文化小说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8 辛慧慧;探寻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新出路[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9 阿拉腾花;地域文化与孟和的小说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鹏;城市广场营造中的地域文化载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9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99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