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本文选题:拉萨市 + 国家级 ; 参考:《西藏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本文以拉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构建了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有关专家的问卷打分,得到拉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的得分及聚类结果,据此分析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劣势,认为拉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遗产价值、社会文化效益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优势,而所在区域经济水平、就业能力及经济收益等是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面对当今旅游市场的大众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其经济收益,将成为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Abstract]:Taking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Lhas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is determined by AHP and Delphi method, and the scores and clustering results of the suitability of Lhasa's state-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of relevant exper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Lhas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tate-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Lhasa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heritage value, social and cultural benefits, a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y. Employment ability and economic income ar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tourism market, how to improve its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a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has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基金编号:11XGL01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迪;金晓玲;胡希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遗产廊道适宜性评价——以湖南醴陵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2 阿依努尔·买买提;时丕龙;赵改君;闫芳;薛国梁;;基于GIS的新疆和田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2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余;;运用逐步聚类法进行农地适宜性评价[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2 蔡叶;刘均霞;杨彩霞;王良波;令狐丹丹;;桐梓县耕地蔬菜适宜性评价[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尹卫红;张景秋;张文忠;;宜居城市与北京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5[C];2005年
4 胡伟;李满春;符海月;刘永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建东;杨泉宁;薛怀友;;长江江苏段地质工程适宜性评价[A];城市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跃军;胡守庚;;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利川市罗圈坝硫铁矿为例[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涂莎莉;;以专家访谈为导向的规划技术适宜性评价方法探讨——以山东省空心村问题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桂昆鹏;徐建刚;张翔;;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9 邱炳文;池天河;王钦敏;汪小钦;兰樟仁;吴靖;;基于GIS的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刘晓然;王志涛;;山区村镇居民点体系抗震防灾用地适宜性评价[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云龙 范基姣;“碳储”项目未来3年将开展盆地精细评价[N];中国矿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吴云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适宜性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秦建成;土壤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於家;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方彦;棕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于英娜;草原生态脆弱区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庞珊珊;公安县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潜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英琨;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王铎霖;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天送;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晓丹;基于权重敏感性分析的湖南省耕地适宜性评价[D];河南大学;2014年
9 陈旭欣;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复垦技术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朱雷;半干旱区坡地资源适宜性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24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02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