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城镇化地区的空间重构模式——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1 16:22

  本文选题:旅游城镇化 + ATR ; 参考:《地理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旅游产业升级刺激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空间的拓展,旅游导向的新型城镇化空间蓬勃生长,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由于缺少科学发展模式指导,旅游城镇化凸显出旅游地产投资过热、空间布局无序、整体乡村风貌受损及生态环境破坏等现实问题,亟需展开对旅游城镇化空间的综合整治,重构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旅游城镇化地区可以解构为旅游吸引物、小镇与乡村环境三类空间,呈现多元交互关系。根据ATR空间效益权衡组合的五种不同类型,总结出旅游城镇化空间的共同特性,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ATR视角的旅游城镇化空间重构模型,即ATR单核联动式空间布局。该模型强调空间效用适度集中,旅游小镇作为配套产业的集聚中心,可防止分散延展式开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景区与乡村聚落实行分类调整,以保护区域整体生境质量。以福建马洋溪为例,在分析破碎化空间现状基础上,进行ATR空间优化重构,结果显示:旅游景区所占空间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组团式格局,沿马洋溪河流分为三大组团;南部十里小镇作为旅游区唯一的商业配套核,也是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乡村居民点分为保留修复型与迁并镇区型两类,以促进整体视觉环境得以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红线区严格控制。ATR单核联动式空间布局模型,不仅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搭建了空间管理平台,更是为未来新型旅游城镇的空间合理布局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
[Abstract]:The upgrading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dem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motes the expansion of tourism space, and the new type of urbanized spa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urism flourishes, forming different tourist destination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lac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model, tourism urbanization highlights the real problems such as overheated investment in tourism real estate, disorder of space layout, damage to the overall rural styl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so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space. Re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patial pattern. Tourism urbanization area can be deconstructed as tourist attraction, small town and rural environment three kinds of space, showing multiple inte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ATR spatial benefit tradeoff,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space, and puts forward a spatial reconstruction model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based on ATR perspective, that is, ATR single-core linkage spatial layout. The model emphasizes the moderate concentration of spatial utility, and the small tourist town as the agglomeration center of supporting industries can prevent the negative effects brought by the decentralized and extended development, and adjust the classification between scenic spots and rural settlement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overall habitat quality of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roken space in Mayang River, Fujian Province, the ATR spatial optim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occupied by tourist spots is small, concentrated and dispersed, a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long the river of Mayang Creek; As the only commercial supporting core of the tourist area, the town in the south of Shili is also the living space of the local residents. Rural settleme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e reserved and rehabilitated type and the relocating town typ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aximum protection of the overall visual environment. Strict control of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area. ATR single core linkage spatial layout model not only provides a spatial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the Mayangxi eco-tourism area, but also provides an operational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spatial layout of the new type of tourism town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10)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5-GM-073)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美珠;浅议旅游社区的发展战略[J];亚太经济;2004年S1期

2 王娜;鲁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3 单琼花;单玉强;孙佳;;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的基本概况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1期

4 张志明;;旅游开发对社区影响的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2014年07期

5 李经龙,郑淑婧,周秉根;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6 王治;翟辉;;旅游社区及其形成因素[J];山西建筑;2005年24期

7 许树辉;;旅游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8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9 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10 彭巍;;关于发展哈尔滨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越英;;北京灵山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姜锐;;关于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模式的新思考[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陈耀;;“旅游境区”研究——以海南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孙九霞;;族群间主客互动与旅游目的地社区发展[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朱孔山;高秀英;;临沂市新农村建设的旅游驱动模式及其发展对策[A];2011临沂市重点学术研究成果[C];2011年

7 余乐;李庆雷;;乡村旅游社区能力建设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蔡碧凡;;乡村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9 孙九霞;马涛;;旅游发展中族群文化的“去地方化”——以丽江新华社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唐雪琼;徐珂;;旅游社区家庭变迁研究——以石林五棵树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西省旅游局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课题组组长 江西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陈兵;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2 甘雪娟(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旅游目的地营销新视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姚升厚;一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教材[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浙江省温州市旅游局 张纯洁;浅谈旅游社区建设[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陈南江;用创新思维建设旅游产业园[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记者 于芯;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建设[N];辽源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小润 冯蕾;文化与旅游:创新融合天地宽[N];光明日报;2011年

8 杭州市旅游委课题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3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任明杰;旅游社区持续获追加投资[N];中国证券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饶文靖;为发展红色旅游建言[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东;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费中正;现代化进程中西江苗族的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楠楠;基于旅游本质辨析的旅游异化现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王潇楠;大理当代民居旅游适应性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鹏程;汪清自然保护区志愿者旅游动机调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赵思佳;旅游社区居民冲突感知与参与意愿相关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5 金红娜;大理旅游村镇空间营建与利益相关者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葛增莉;基于居民感知的旅游社区包容性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杜真敏;传媒对旅游发展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曹宁;云南翁丁村土著知识旅游产品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子s,

本文编号:2049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049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