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信息与区域旅游合作的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4 08:56

  本文选题:大数据 + 区域旅游合作 ; 参考:《情报科学》2016年04期


【摘要】:旅游经济信息大数据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旅游信息大数据与区域旅游合作的耦合发展,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信息大数据相关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域多层次旅游合作,拓宽合作领域;进一步明确三大主体职责,形成多元合力;大力推进基于旅游信息大数据的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建设。
[Abstract]:The large data of tourism economic inform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 a certain stage. Therefore,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formation and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economy.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large data related facilities for tourism information,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platform, further strengthen regional multi-layer tourism cooperation, broaden the field of cooperation, further clarify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hree main bodies, form multiple joint forces, and energetically push into the cross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large data of tourism information. Group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长春光华学院旅游管理系;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帮洪;史本凤;;浅析区域旅游合作[J];商场现代化;2005年30期

2 张广瑞;;区域旅游合作:东南亚给东北亚的启示[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3 谭莉梅;论区域旅游的互利合作[J];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覃海宁,施敏;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3期

5 邱义林;;对我省参加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当代江西;2005年09期

6 曹扬;;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机制[J];商业时代;2006年01期

7 薛宝琪;李永文;;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进展及对中部旅游发展的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牟红;杨梅;;区域旅游合作联动的空间组织——以重庆区域旅游合作为例[J];企业经济;2006年04期

9 乌兰;;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创新发展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4期

10 邹晓明;马杰;邱卫林;;加快江西区域旅游合作的意义及对策——兼论区域旅游的城乡良性互动[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波;;旅游业的转型与区域旅游合作——兼论中日韩旅游合作体的构建[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2 刘德谦;;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当前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难点与机遇[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细嘉;周青;;基于泛珠区域旅游合作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研究[A];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第十届)论文汇编[C];2012年

4 袁宇杰;李鹏;;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分析框架[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5 梁明珠;廖卫华;;论“广深珠”区域旅游品牌的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6 张文建;徐露农;;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与发展模式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7 任鸣;;健全“跨界治理”机制,共筑旅游合作基石[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温秀;李树民;;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系统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英;张焱;;西部边疆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初探——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10 徐立虹;;区域旅游合作,成功开启市场的钥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洵涛;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李宏武;新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再上台阶[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张广瑞;东北亚地区如何开展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4 陕西记者站 吕西纯;陕川五地市深化区域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冯翠昕;我市今年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启动[N];承德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立武;区域旅游合作:花开之后结“果”难[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记者 吕庆东;山东加大力度推进区域旅游合作[N];商务时报;2007年

8 特派记者 周敏飞;琼北湛江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成立[N];湛江日报;2007年

9 李金桀;区域旅游合作天高地阔[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饶悌亮;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 共同构筑沙溪河旅游带[N];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许辉春;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实;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何小东;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唐宇凌;基于网络结构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爱莲;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小华;湖南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晟妍;辽宁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文雅;区域旅游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薛莹;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赵永青;中国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雪;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莹;粤东区域旅游合作中地方政府推动作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8 王蕾;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徐艺;山东半岛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鸽;基于政府主导的江西省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5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095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