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究的空间转向——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的旅游研究述评
[Abstract]:The critical turning tid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earch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the theory of actor network (ANT) and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tourism research.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re ideas of the network theory of actors, including the principle of generalized symmetry, the elimination of traditional binary opposite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translation and power, practical ontological stand, material and space under the thinking of relational process,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methods of tourism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tor network since 2005, the main research aspects and their progress, and the special methods including material semiotics cartography,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or actor research, etc. And tourism material,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tourism network three spatial scale research results are reviewed in detail. Compared with the economy-centered tourism research paradigm, the tourism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tor network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patial turning obviousl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民族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1)资助~~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艾少伟;苗长虹;;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经济地理学哲学思考[J];经济地理;2009年04期
2 马海涛;苗长虹;高军波;;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学习网络构建[J];经济地理;2009年08期
3 张环宙;周永广;魏蕙雅;黄超超;;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浦江仙华山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02期
4 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J];社会;2006年02期
5 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王一鸽;;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8年02期
6 郑辽吉;;丹东边境旅游产品创新与联合开发——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观点[J];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全球空间生产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叶超;柴彦威;;城市空间的生产方法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3 郑国;;公共政策的空间性与城市空间政策体系[J];城市规划;2009年01期
4 郑辽吉;;生态体验景观构建——以丹东大梨树村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郑辽吉;曹建洲;;辽宁省小城镇生态创新网络构建路径[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凡;;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7 胡志丁;葛岳静;徐建伟;曹原;;空间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8 林耿;沈建萍;;大城市健身消费与地方建构[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9 韩玉刚;焦华富;李俊峰;;中国省际边缘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安徽省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集群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10 马学广;;大都市边缘区制度性生态空间的多元治理——政策网络的视角[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国;;公共政策的空间性与城市空间政策体系[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立新;;生态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戴国雯;;转型期旧城复兴中的社会空间—行为互动初探——以南京门西地区典型地块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凤刚;单福彬;;城郊型休闲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廊坊市九天创意农业产业园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环首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论文[C];2012年
5 李海琴;;近十年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比较[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金新;;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一项研究议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2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荣茂;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的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5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贺建芹;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吴春;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重构[D];清华大学;2010年
9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刘杰;跨体制下的身份诉求与结构化形塑[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慧;空间变迁与环境行为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树礼;城郊地区的空间生产及其实践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8 冷炳荣;从网络研究到城市网络[D];兰州大学;2011年
9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瑜祥;活在他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长虹;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2 顾朝林,石爱华,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3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J];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4 李小建,苗长虹;西方经济地理学新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5 苗长虹;;全球-地方联结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6 文Z,
本文编号:2215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1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