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业与金融业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07 21:43
【摘要】:旅游业与金融业之间互动耦合是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其耦合过程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文章在分析旅游业与金融业互动耦合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耦合评价模型和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江苏省2001—2013年两个产业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旅游业与金融业在研究期内发展较快,呈现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但存在金融业发展滞后现象;两个产业区域间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苏南耦合协调度较高,苏中和苏北协调等级低,且有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鉴于此,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创新耦合发展模式等建议,从而促进两个产业良性耦合发展。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and coupling between tourism and financial industr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market supply and consumption demand, which promote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and virtual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and coupling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and financial industry,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wo indust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3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oupling evaluation model and coupling index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developed rapidly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showing a significant coupling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lagged behind,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in southern Jiangsu is high, the level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middle and northern Jiangsu is low, and some areas are in maladjustment stage.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service, innovating coupling development mode, and so on, so as to promote the benign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旅游效率发展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2014SJB720)资助~~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海伟,孔繁花;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2 周娴;李文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案例[J];探索;2006年02期

3 薛伟贤;董维维;王强;;入世后我国区域间保险业协调度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朱春江;彭士萍;马文斌;;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乔良;梁俊;史亮;杨睿;;营区物资区域储备的系统协调度模型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10期

7 王亚平;杨巧宁;张婧;孙希华;;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经济环境协调度及协调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0期

8 张仲伍;杨德刚;张小雷;张月芹;;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9 薛红霞;刘菊鲜;罗伟玲;;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8期

10 周莹莹;刘传哲;;耦合协调度视角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J];求索;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金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延梅;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亚滨;广西“四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黄哲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特征的时空分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邵玉婷;新型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杨婧;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析[D];山西大学;2014年

7 曹青青;石油—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戴婷;开福区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瑞雪;中部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龙娟;广东省城市化与高速公路耦合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29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29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