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广西沿海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 "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 is propo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ourism,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ocal residents, the overal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ecological surplus / deficit, and the 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 of Qinzhou, Beihai and Fangchenggang in 2015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f Beihai City is 296 173.14 hm~2, 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 is -40.90.The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in an unsustainable state; The surplu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Qinzhou is 338 338.57 hm~2, the index of 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Fangchenggang is 20.20.The surplus of 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Fangchenggang is 183 534.04 hm~2, and the index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ourism is 24.30.The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in a weak sustainable state.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障碍诊断及应对”(71363010)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气候变化对广西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开发研究”(13FJY014);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沿海港口物流业的脆弱性评估及对策研究”(13CGL003) 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重构研究”(KY2015ZD074) 广西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重构研究”(2014YB002)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翌;;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李斌;陈东景;李岫;;基于生态足迹的饭店生态效率计算[J];东方论坛;2011年01期
3 吴万刚;邹冬生;刘纯阳;;生态足迹在“丹霞”区域旅游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溆浦县思蒙“丹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4 刘木莲;符国基;王玉君;徐婧璇;;基于生态足迹的景区可持续发展评估——以海南南丽湖风景名胜区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刘辛田;高玉泉;刘加林;;湖南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2014年03期
6 李斌;;饭店生态足迹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7 程俊峰;宋保平;刘云腾;;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年01期
8 马国民;徐淑梅;李圆慧;;帽儿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5期
9 张约翰;张平宇;张忠孝;;拉萨市旅游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10 张萌;杨煜;;澳门旅游生态足迹研究[J];生态经济;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李鹏;杨桂华;;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标准[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鲁丰先;秦耀辰;徐两省;孟华;;旅游生态足迹初探——以嵩山景区“五一”黄金周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欢;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评价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户朝雪;崆山白云洞风景区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周珊;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刘晟天;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周程;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孟亚;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任前;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武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文玲;海滨湿地旅游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丽佳;吉林省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珂;北京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核算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30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3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