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武汉城市圈旅游流集聚扩散特征及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5 10:33
【摘要】: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集聚扩散理论为基础,从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视角构建旅游流动力模型、旅游流强度模型和旅游流集聚扩散指数模型。研究发现:①武汉城市圈内单向旅游流强度值存在较大的差距,双向旅游流强度值不等。②武汉是最大的集聚地和扩散地,黄冈是圈内重要的集聚地和扩散地。③通过旅游流集聚扩散指数构成的二维空间分析,武汉和黄冈属于高集聚高扩散类,鄂州和孝感属于低集聚高扩散类,黄石、仙桃、潜江和天门属于低集聚低扩散类,咸宁属于高集聚低扩散类。④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武汉—孝感、鄂州—黄冈是圈内实力最强劲的旅游流发展路径,也是未来旅游流空间结构重点要发展的两条路径。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the tourism flow force model, tourism flow intensity model and tourism flow agglomeration diffusion index model are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system spati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big gap in the intensity of one-way tourism flow in Wuhan urban circle, and the intensity value of two-way tourism flow is not equal. 2 Wuhan is the largest gathering place and diffusion place. Huanggang is an important gathering place and diffusing place in the circle. 3 through the two-dimensional spatial analysis of tourism flow agglomeration diffusion index, Wuhan and Huanggang belong to high agglomeration and high diffusion class, Ezhou and Xiaogan belong to low agglomeration and high diffusion class, Huangshi, Xiantao, etc. Qianjiang and Tianmen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low concentration and low diffusion, and Xianning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high concentration and low diffusion. 4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Wuhan-Xiaogan, Ezhou-Huanggang is the strongest development path of tourism flow in the circle. Also is the future tourism flow spatial structure key to develop two paths.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衢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ZH050)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3y066)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良;钟亚秋;王李清潆;刘昕;;四川省旅游流空间扩散方向及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2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3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4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5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6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张思彦,潘冰;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7 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8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9 张宏梅,陆林;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10 张佑印;马耀峰;顾静;;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长晶;王振伟;李江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几个问题及新形势下的战略趋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丁疆辉;吴建民;;河北旅游竞争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张秋琴;周宝同;孙婷;殷清慧;;犍为县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其用地需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4 徐玮;赵媛;;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5 周志仪;江婉平;;城乡结合部村落聚落的变迁——以南昌高新昌东大学园区安置小区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6 冯建喜;;建国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出现的3次高潮及原因[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7 欧玉婷;桑广书;;高速公路建设对金华旅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8 刘俊;陆玉麒;;连云港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市场开拓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9 汪蓥;宋章海;;构建环城游憩带的深层思考——以贵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10 马治鸾;;成都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臣;张碧海怡;叶淑贤;;统筹城乡一体化 发展蓟县休闲农业[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徐靖文;田冬林;郭凯;;刍议新疆塔城市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写在援疆后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路紫;蒋清文;靳晓青;冯辉;赵旭阳;;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的地域文化转换和运行方式转换——以河北省休闲旅游产业为例[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中起;张伊娜;;长三角地区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基于经济的空间扩散与交通轴的分析[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7 董晓莉;廖仁静;;次级景点客源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珍珠泉景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辉;洪静;;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命题和对策思路——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卢韶婧;张捷;张宏磊;祁秋寅;赵小波;;旅行社提供出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祁秋寅;张捷;王同坤;;滨江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南京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宇琼;北京市郊野公园体系研究及发展策略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海锋;村落武术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庞s

本文编号:2293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93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