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24 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31 18:50

  本文关键词: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1卷第24期2011年12月

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

Vol.31,No.24Dec.,2011

2011,31(24):7450-7457.钟林生,王婧.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生态学报,

WangJ.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nsituationofecotourismdevelopmentinprotectedareasofChina.ActaEcologicaSinica,2011,31(24):ZhongLS,7450-7457.

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钟林生

1,*

,王婧

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了解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为制定我国生态旅游政策和推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保护地开展了生态旅游,现状特征主要是:(1)有一定的生态旅游市场规模,生态旅游产品趋于多样化;(2)基础设施的生态兼容性不够;(3)环境解说系统普遍建立,,但专业化程度较低;(4)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环境管理体系仍需完善;(5)社区参与经济效益好,但参与深度有限;(6)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且导游在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7)生态旅游管理受到重视,但相关措施有待完善;(8)资金投入不够、管理体制未理顺是阻碍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较为普通的问题。

关键词: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中国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nsituationofecotourismdevelopmentinprotected

areasofChina

*2

ZHONGLinsheng1,,WANGJing1,

1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2Graduate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Withinvestigationinthetwenty-sevenprovinces,autonomousregionsandmunicipalitiesacrossthemainlandofChina,thisstudyaimsatlearningaboutthesituationofecotourismdevelopmentindifferenttypesofprotectedareasincludingnaturereserves,naturalscenicareas,forestparks,wetlandparks,waterparks,andgeologicalparks,andprovidingsometheoreticalbasisforecotourismpolicymaking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protection.InvestigationresultsshowthatecotourismhasbeendevelopedwidelyinmostprotectedareasinChina.Thecharacteristicsofpresentsituationareasfollows:(1)Chineseecotourismmarketincludingthenumberofvisitorsandtourismrevenuehasreachedacertainscale,andtourismactivitiesarebecomingmorediversified,especiallywithsomeecotourismspecialactivitiesspringingup.(2)Environmentinterpretationhasgainedmuchattentioninmostprotectedareaswhocoveredalmostallkindsofinterpretationways,didenvironmentinterpretationsystemplanning,combinedlocalcultureandnaturewithit,butthecontentarenotprofessionallyenough,evenwithsomeobviouserrors.(3)The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hasbeencompletedingeneralaccordingtothesurvey,however,ecologicalcompatibilityistheimportantissuemostprotectedareashasbeenignored.Avarietyofprotectedareasweinvestigatedareinclinedtoconstructinfrastructureinawayofmasstheecotourismenvironmentprotectionmeasuresaretourism.(4)Althoughtheenvironmentsituationisgoodinwidescope,

usedlittlewhichwillcauseafatalresulttothenaturalenvironment,sothattheenvironmentmanagementsystemareneedbeorganizedinatermasshortaswecan.(5)Thegarbagewasthoughtasthemostseriouspollutioninmorethanhalfoftherespondentscenicspots.Besides,airpollutionandnaturalattractiondamagehasexistedinmorethan20%respondent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与评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2009BAH50B0103)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项目收稿日期:2011-06-23;

修订日期:2011-10-31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zhongls@igsnrr.ac.cn

24期钟林生等: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7451

scenicspots.Ecotourismmonitoringandsupervisionareverynecessaryforscenicspotsmanagertocontrolthesepollutionphenomena.However,wefoundtheenvironmentmonitoringsystemandimpactassessmentforconstructionprojectshasbeenrarelymentionedintheplanningorthepolicyratherthantheimplement.(6)Wearegladtoseethatresidentsinlocalcommunityhavegainedconsiderablebenefitsfromparticipationinecotourism,whichresultsinthepositiveattitudesof95percentresidentstoecotourismdevelopmentandishelpfultoit.Butthecommunityparticipationinsomeextentisstillatalower-levelstage.Moreresidentsparticipateinecotourisminsomeways,suchassellingecotourismcommodity,workingfortheprotectedareas,offeringguideservice,butexcludingdecisionmaking.(7)Astothetourismsupervisioninprotectedareas,correspondingregulationhasgenerallyformulatedwhilesomespecialrulessuchascontingencyplan,firepreventionorganizationandsecuritysupervisionneedtobeputforwardinthefuture.Andthequantityandqualityofemployees,togetherwithecotourismguidesspecialization,cannotmeetthedemandofecotourismdevelopment.(8)Atthesametime,lackingoffunds,aswellasinefficientmanagementsystem,istheprominentandgeneralbarriertoecotourismdevelopmentinChina.Althoughtherearemanyproblemswe,stakeholders,mustfocusonandsolve,Chinastillhasatremendouspotentialinecotourismbecauseoftheabundantnaturalresources,ahugemarket,andmoreandmoreattentionfromallkindsofstakeholders.

KeyWords:protectedareas;ecotourismdevelopment;situationinvestigation;China

生态旅游是游客到自然地区的一种负责任旅行,这种旅行不仅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与地方文化的完整性,而且必须维持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1]

。据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估计,在国际市场上,自然生态旅

游收入以每年10%—12%的速度增长,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的重要方向,在整个旅游产业中扮演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引领者的角色。而且世界已有不少国家如澳大利亚、老挝、保加利亚等制订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或政策。

生态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其自然性,即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点应是自然区域,生态旅游对象强调自然景观及与之联系的地域文化

[2-4]

。为保护各种典型和珍稀的生态系统,世界各国设立了不同类型的保护地,根

[5-6]

据IUCN(世界自然联盟)统计,截止2010年10月,全球已超过16.1万处保护地,其中有超过13%的陆地面积和1.17%的海洋面积被纳入保护范围的重要载体

[7]

。许多保护地由于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生态旅游发展

。不少学者对不同类型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进行了研究,如SusanMenkhaus和DouglasJ.

Lober[8]跟踪调查了美国旅游者对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的经济贡献;JosephObua[9]全面研究了乌干

[10]达凯贝尔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潜力、发展状况和生态影响;WilliamT.Hipwell从后工业化的视角,探

寻了达娜伊谷自然生态公园在社区运营下,成功复兴生态文化和开展生态旅游的案例;MichaelHughes和TodJones[11]评估了塔斯曼尼亚州、维多利亚和西澳大利亚保护地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貌、气候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根据区域资源属性,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经营管理单位为载体的多类型保护地体系。在这些能充分发挥其协调资源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功能,有效带动保护地周边社区可持续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

发展,已逐渐得到我国保护界与旅游界的认可如黄震方

[13]

[12]

。国内学者对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14-16]

研究了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李洪波、郭进辉、洪滔等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从

生态旅游系统能值、居民感知、环境质量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孙根年

[17]

将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5个生从我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发展

态旅游开发等级,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模式及开发程序,张杰

[18]

构建了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研究大多关注现状入手,

于某一类型保护地或某一典型保护地的分析,全国层面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总体状况缺乏报道(而国外在全国层面的保护地生态旅游研究已有所涉及

[19-23]

),无法满足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实践需求。基于

此,在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司与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支持下开展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目前保护地生

7452生态学报31卷

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为规范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依据,为制定我国生态旅游政策和推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促进我国保护地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问卷邮寄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提出的6大原则(影响最小化、培育环境意识与尊重文化、通过解说系统增进游客对自然与文化的理解和欣赏、部分生态旅游收入直接保障社区利益、提高对目的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敏感性)用于保护、

[1]

,结合中国国情,共设计了70项问

题,内容涉及生态旅游开展情况、生态旅游解说与教育、基础设施的生态兼容性、资源与环境保护、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和人文生态社区等7类我国主要的保护地,其中人文生态社区作为一类基于环境特点的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区也列入了被调查范围。

调查实施时间为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历时10个月。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27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由各省(市、自治区)环保部门或旅游部门具体组织,每个省份按类型与级别随机抽取保护地,原则上由自治州)环保部门或旅游部门安排专人实地调查,交通较为不便的保护地以邮寄形式展开调地级市(地区、

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其中实地调查约占85%),回收1110份,有效度92.50%。调查结束后,应用SPSSF检验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软件、以<0.05为差异显著水平,

调查样本选择考虑了所在区域各类保护地的数量,其中华东地区样本量最大,占总样本量29.6%(表1);其次为中南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占总样本量的28.6%和23.2%;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样本量在10%左风景名胜区样本量最大,为411处,占总样本量的37%;森林公园、人文生态类社右。从样本类型构成来看,

216处、139处、46处、33处和30处,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样本量分别为235处、19.5%、12.5%、4.1%、3%、2.7%。分别占总样本量的21.2%、

表1

Table1

省份Province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

计数Quantity15101510687796906136513847

样本省份分布情况

Basicstatusofsampleregionaldistribution百分比/%Ration1.40.91.40.96.40.77.40.68.55.83.44.83.64.2

省份Province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西藏自治区总计

计数Quantity5573467653158928047141081110

百分比/%Ration5.26.94.37.25.01.40.88.77.54.41.30.90.7100.0

22.1

结果与分析

生态旅游开展情况

1110处被调查保护地中已有1033处开展了生态旅游,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开放率达到93%,其中

2000年以后对外开放的保护地数量最多有463处,占到调查总数的41.7%,而增幅最快的时间段出现在1990年代,比1980年代增加了210处,增长率达156%。同时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接待人次呈上升趋势,其中

24期钟林生等: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7453

20.4%的保护地达5至10万人次(图1)。这说明我国保护43%的保护地年生态旅游人次达10万人次以上,地生态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游客数量可观。

20万元—50万元、50万元—100万元、100但是,生态旅游收入总体较低,年生态旅游收入在5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0.9%、11.8%、17.8%、17.7%、24.5%(图2),万元—500万元、约3/4的保护地人均消费偏低,过度依赖门票经济,调查表明,我国生态旅游收入主要来生态旅游收入低于500万元。而且,

自于门票和餐饮住宿,其比例高达73.0%和65.8%,旅游商品和其他服务收入比例明显低于前述两项,分别会议接待、娱乐设施、物业租赁、导游服务、游船、漂流、骑为41.3%和35.8%。其他服务具体包括冰雪游乐、

温泉观光、观光车、游艇、照相、蜂糖、茶艺、高尔夫等。马体验、

图1

Fig.1

保护地年生态旅游人次

Fig.2

图2保护地年生态旅游收入

Annualtouristnumberinecotourismregions

Annualincomeinecotourismregions

我国现阶段生态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比例为94.3%)和休闲度假(比例为79.5%)为主的同时,也有些突出当地特色的专项生态旅游产品,如科普旅游(比例为45%)、科考旅游(比例为41.1%)、探险旅游(比例为26.8%)、观鸟旅游(比例为21.9%)等,反映了我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呈多元化趋势。2.2

环境解说系统

27.7%的保护地已有专门的环境解说规划,50.1%的保护地在旅游规划中有专门章节对其进调查表明,

行规划,但仍有20.8%尚未做过相关规划。从环境解说媒介设置看(图3),导游讲解、游客中心、标识牌、阅读材料是我国保护地最常用的解说方式,使用率在70%以上。但作为环境教育一种重要载体的博物馆或展17.5%左右。从解说内容看,而相关专著和论文、专家解说分别为25.7%、有厅只有53%的保护地已经建立,

65.0%的被调查保护地没有发现错误,29.4%认为其解说内容有误,且有0.8%认为其有明显错误。另外,有54.3%保护地解说系统充分展示了当地自然生态价值,另有37.2%部分展示了当地自然生态价值;49.2%保护地解说系统充分展示了当地文化价值与传统,另有42.2%部分展示了当地文化价值与传统。

从上述可知,我国大多数保护地重视游客接受环境教育的机会,规划阶段就重视环境解说的构建,解说系解说载体较为多样,解说主题较为明确,绝大部分保护地充分或部分展示了当地自然生态与文统已初步建立,

解说内容深度也不够,甚至有些解说出现明化价值。但专业读物与专家解说等专业化解说模式使用率不高,显错误。2.3

基础设施的生态兼容性

调查显示,徒步与汽车是我国保护地主要生态旅游交通方式,使用率分别达85%和60%,环保游览车的使用率在1/3左右,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交通方式在保护地也不少见,如缆车使用率达到11.7%。说明我国现阶段各保护地的交通方式依然沿袭了传统大众旅游的模式,生态兼容性程度偏低。

86%景区选线与景点相调查发现88%的保护地内道路经过科学规划;道路系统与周围景观协调性良好,

70%沿线景观保留完整,呼应,但超过半数的景区垃圾处理出现问题;仅有18.4%的景区保留了动物通道,11.5%景区设有动物提醒标识,总体对动物通道考虑不足;路面生态材料使用率也仅为31.2%,不到1/3。可

7454生态学报31卷

见虽然多数道路事先经过规划,但仍以游客需求为前提,主要考虑景点、景观的协调,而对保护地生态性考虑导致调查区道路生态兼容程度依然很低。不足,

44.6%餐饮住宿设施布局在保护地外,调查区中,

这种布局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应予以鼓励。29.5%25.1%分散在保的餐饮住宿设施集中布局在保护地内,

集中布局有利于集中管理和清洁,相对而言更护地内,

但也需要在科学规划下严有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格控制其数量规模。

保护地内应鼓励采用简单实用型建筑,限制豪华型建筑。调查中发现55%的保护地采用简单实用型建38.7%采用中档型建筑,5.3%采用豪华型建筑。另筑,

27.7%的被调查保护地生态厕所的使用率已达100%,41%的使用外,我国各保护地生态厕所的使用率较高,30%的使用率在50%以下。率达50%—99%,2.4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保证经营活动不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其中资金是生态旅游要求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

44%景区环保资金投入超过全年收入的10%以上,36%景区投入比例资源环境保护的必要保障,调查发现,20%投入比例在3%以下。这说明我国大部分保护地资金投入在4%以上。在4%—10%之间,

71%的调查区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所有调查区地表水水质良好,环境质量方面的调查显示,均达Ⅲ类57.3%认为水质标准,其中56%景区达Ⅰ类,且40%的景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100%。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36.3%认为效果一般,效果好,仅有5.8%认为处理效果较差,总体环境质量良好。

11%保护地尚未利用中生态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可以节约相应资源。调查中,

20%的中水利用率不足60%,水,我国保护地中水利用率有待提高。被调查保护地生态建材使用率达55%,41%、62%,节水措施、无公害清洁剂、自然光照明的使用率分别为58%、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在80%以上。可见我国保护地在生态能源使用上已有一定的规模,但仍应加强推广。2.5环境影响及调控措施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主要负面影响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垃圾问题,达53.3%,即超过一半的景区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其次是自然保护对象受损害和空气污染问题,选择比例分别为23%和22%。如何使这生态旅游造成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各利益相关者都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按有关法规,保护地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必须达到100%,即每个旅游项目开发之前都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待评估认为可行之后才可以开发,但仅有59%的被调查区执行率达100%,甚至有4%的调查区尚未做过环境影响评价。其次保护地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系统,在生态旅游开发运营过程中适时进行环境以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但51%的被调查保护地至今未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已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中监测,

有14%运行情况不佳。同时,保护地可能会发生一些偶然生态事件,如病虫害泛滥、滑坡泥石流等,管理者应事先制定预案,保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行动,避免事件的扩大化和恶化,但仍有24%的被调查区没有制订相应预案。另外,有17.3%被调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在缓冲区,甚至13.7%旅游活动开展在核《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心区,这与现行相悖。2.6

社区参与状况

95%的保护地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持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是社区参与状况的重要衡量因素,

4%持中立态度,仅有0.5%的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持反对态度。可见我国保护地与当地居民支持态度,

的关系协调良好,这将有助于我国保护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Fig.3

图3

环境解说媒介设置情况

Resultsofinterpretationsysteminvestigation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教学研究、计划方案、行业论文、出国留学、农林牧渔以及生态学报 2011_24 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9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