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边缘”视角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南京都市圈南京滁州为例
[Abstract]:The two cities of Chuzhou i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are not only cross-city, but also inter-provincial. They belong to developed and underdeveloped areas economically, and their tourism cooperation is typica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re-edge"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huzhou, Nanj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two cities in terms of government cooperation intention,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tourism resources, economic connec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novativ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heory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practice of similar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which is booming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滁州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干扰下的旅游地生态系统响应、演化与调控”(41371162)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南京都市圈对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影响研究”,(SK2012A088)的共同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华;;基于SWOT分析的宁镇扬旅游合作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2 易志斌;;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的路径选择[J];城市问题;2010年12期
3 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4 禹有松;冯学钢;杨杰;;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5 黄荡;;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以宁镇扬为例[J];黑河学刊;2009年03期
6 吴信值;黄翔;胡召芹;;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武汉城市旅游圈构建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陈爱宣;;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7年09期
8 尹贻梅;旅游空间竞争合作分析模型的构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王阜刚;;发展我国网络营销问题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8年01期
10 靳诚;徐菁;陆玉麒;;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动力机制探讨[J];旅游学刊;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良举;李万莲;;基于利益主体视角的皖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岳晓娜;毕静;;基于战略联盟形式的旅游景区竞合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陆林;丁德光;;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启全;齐莉莉;;“东向发展”中的安徽旅游开发与整合营销[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基于SPSS的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孙旭芳;沈山;安宇;;京杭大运河苏鲁区段旅游协作联盟构建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8 黄贻芳;;核心—边缘理论在构建武汉旅游圈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9 李日欣;;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10 谢正磊;韩顺法;管卫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祖群;王子杰;崔旭;;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初步研究——兼论“十二五”京津冀旅游政策调整[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蒋国岩;;关于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思考[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陈志永;李乐京;梁涛;;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雷蕾;;竞合理论在地方政府行为实践中的应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6 邹统钎;张昕玲;丛朝华;;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宋仪艳;;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邱小樱;陈云飞;卢凤萍;宋立;;运河长江交汇处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宁镇扬旅游区域发展研究之一[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超;初妍;;环渤海地区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研究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永文;张安民;;空间分离型旅游主体区旅游合作动力机制研究——以开封市和杭州市为例[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孟祥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及收益分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鹏;太湖新城南泉古镇竞合模式下的再生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张潇;福建土楼区域旅游竞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建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汪婷;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漫漫;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正磊;韩顺法;管卫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2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3 钟俊;共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4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5 程大林,李侃桢,张京祥;都市圈内部联系与圈层地域界定——南京都市圈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6 朱双魁;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与安徽旅游业SWOT分析[J];当代建设;2003年06期
7 张凌云;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交叉弹性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8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9 石培基,李国柱;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5期
10 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的系统学分析——兼论“西安咸阳旅游合作”[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贾云峰 赵佳君;[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殷章馨;旅游协会行业管理职能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利华;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帮洪;史本凤;;浅析区域旅游合作[J];商场现代化;2005年30期
2 张广瑞;;区域旅游合作:东南亚给东北亚的启示[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3 谭莉梅;论区域旅游的互利合作[J];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覃海宁,施敏;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3期
5 邱义林;;对我省参加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当代江西;2005年09期
6 曹扬;;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机制[J];商业时代;2006年01期
7 薛宝琪;李永文;;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进展及对中部旅游发展的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牟红;杨梅;;区域旅游合作联动的空间组织——以重庆区域旅游合作为例[J];企业经济;2006年04期
9 乌兰;;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创新发展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4期
10 邹晓明;马杰;邱卫林;;加快江西区域旅游合作的意义及对策——兼论区域旅游的城乡良性互动[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波;;旅游业的转型与区域旅游合作——兼论中日韩旅游合作体的构建[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2 刘德谦;;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当前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难点与机遇[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细嘉;周青;;基于泛珠区域旅游合作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研究[A];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第十届)论文汇编[C];2012年
4 袁宇杰;李鹏;;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分析框架[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5 梁明珠;廖卫华;;论“广深珠”区域旅游品牌的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6 张文建;徐露农;;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与发展模式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7 任鸣;;健全“跨界治理”机制,共筑旅游合作基石[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温秀;李树民;;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系统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张英;张焱;;西部边疆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初探——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10 徐立虹;;区域旅游合作,成功开启市场的钥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洵涛;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李宏武;新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再上台阶[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张广瑞;东北亚地区如何开展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4 陕西记者站 吕西纯;陕川五地市深化区域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冯翠昕;我市今年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启动[N];承德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立武;区域旅游合作:花开之后结“果”难[N];经济参考报;2007年
7 记者 吕庆东;山东加大力度推进区域旅游合作[N];商务时报;2007年
8 特派记者 周敏飞;琼北湛江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成立[N];湛江日报;2007年
9 李金桀;区域旅游合作天高地阔[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饶悌亮;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 共同构筑沙溪河旅游带[N];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许辉春;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实;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何小东;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唐宇凌;基于网络结构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梁雪松;遗产廊道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爱莲;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小华;湖南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晟妍;辽宁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文雅;区域旅游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薛莹;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赵永青;中国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雪;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莹;粤东区域旅游合作中地方政府推动作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8 王蕾;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徐艺;山东半岛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鸽;基于政府主导的江西省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7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32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