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新疆区域旅游关联与景区系统分形结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1-22 18:51
【摘要】:不同的自然、历史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使得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各不相同。借助旅游经济模型讨论了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和旅游经济联系隶属度。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很不均衡,乌鲁木齐和昌吉地区构成强联系区,其它地区和城市构成一般联系区;强联系区的容量维和信息维均小于一般联系区,表明旅游景区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小,景区分布相对较均衡;一般关联区旅游景区系统的容量维和信息维数值偏大,说明旅游景区数量在各地区间的分布变差相对较大,呈高度集中式分布。
[Abstract]:Different natur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mak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system differ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tourism economic mode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nsity of tourism economic connection and the degree of membership of tourism economic connection between reg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ourism economic link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Xinjiang are very uneven, Urumqi and Changji regions constitute strong contact areas, and other regions and cities constitute general contact areas. The capacity and information dimension of the strong contact area are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contact area, indicating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scenic spots in each region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cenic spots is relatively balanced; The capacity and information dimension of the system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related are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scenic spots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relatively large, showing a highly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48F01) 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2013T2Z0004)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耀辰,刘凯;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2 朱晓华;乌恩;;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3 王德忠,庄仁兴;区域经济联系定量分析初探——以上海与苏锡常地区经济联系为例[J];地理科学;1996年01期

4 戴学军;林岚;许志晖;丁登山;;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5 崔大树;孙杨;;基于分形维数的湖州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6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锦宗;;基于分形的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7 沈惊宏;陆玉麒;兰小机;;基于分形理论的公路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8 苗长虹;王海江;;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9 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10 苏章全;明庆忠;陈英;;基于聚集分形维数的旅游区空间结构测评与优化——以云南丽江市古城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武;黄润;尚正永;;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镇体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崔素芳;张振华;姚付启;张燕;任尚岗;;基于偏相关分析的烟台市土壤温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朱晓华,杨秀春;水旱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4 江标初,陈映鹰;模糊分类在土地利用/覆盖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5 张敏;韩芳;王卫;;河北省近10年来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6 高卫东;张梅荣;汤均博;;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耕地动态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7 徐效军;张鹰;;土壤含水率与光谱反射率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8 牟磊;高敏华;王新军;王伟;谢峰;;灰色关联分析在耕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新疆巴州尉犁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9 谭春英;谢恒星;林建宏;张晓杰;;灰色系统理论在烟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10 彭立;苏春江;徐云;满正闯;;径流丰枯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及R/S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式亮;何利文;伍爱友;李润求;;基于分形学的瓦斯爆炸事故时序数据分析模型及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占明;胡宝清;;基于分形理论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衡苹;高晓昱;;基于自然村居民点发展条件评价的村庄整合规划研究——以豫南平原地区S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年国;谭许伟;王娜;张霄兵;;户籍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沈阳人口空间分异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施式亮;何利文;李润求;;基于R/S分析方法的煤矿瓦斯涌出时序特征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许志海;张昭云;薛智勇;;基于空间网络的公路网测度与评价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10 国巧真;孙悦民;;基于遥感和GIS的典型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分形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基础地理信息地形数据库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军凯;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耀龙;多尺度自然灾害情景风险评估与区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蓉;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黎治华;基于MODIS反演重构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康瑶瑶;长白落叶松移植苗分级施肥培育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水玉;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维玲;基于三维GIS的大连地质旅游规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晓丹;支持向量机在矿区遥感监测图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旭,赵宗彦;降水预报因子分形特征及应用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2 陈亚宁,2,杨思全,李卫红;天山麦兹巴赫冰川湖突发性洪水分形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1999年03期

3 易顺民,唐辉明;冻土粒度成分的分形结构特征及其意义[J];冰川冻土;1994年04期

4 周秉根;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分形结构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J];冰川冻土;1998年02期

5 秦其明,陆荣建;分形与神经网络方法在卫星数字图像分类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6 陈彦光,周一星;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7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张华国,黄韦艮,周长宝;一种新的地理线要素分形插值方法[J];测绘学报;2002年03期

9 王桥,,胡毓钜;基于分形分析的自动化制图综合研究[J];测绘学报;1995年03期

10 张继贤,李德仁;基于纹理质地子特征的影像纹理分形分析[J];测绘学报;199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艳华;基于分形理论的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爽;我国旅游市场失范的成因及对策[J];计划与市场;2001年01期

2 ;红色旅游成为湖北旅游的新亮点[J];今日湖北;2005年05期

3 罗志军,喻学才;关于把南京建设成旅游大市的可行性研究[J];旅游学刊;2000年01期

4 孙丽坤;关于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李波,李恒鹏,薛东前;川南旅游地域开发时空模式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1期

6 林付;也谈发展陆川旅游产业[J];广西市场与价格;2000年02期

7 杜云生;;旅游业的发展趋势[J];学习月刊;2000年05期

8 白珊;挖潜老区优势 发展红色旅游——记太行革命老区黎城[J];经济问题;2001年08期

9 钟俊;共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黄伟生;21世纪的桂越旅游合作:现状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雪铭;邵学文;;自然环境和旅游经济相结合发展江苏区域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姜玉琛;;扩大视野,让红色旅游为延安可持续发展搭建更大舞台[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3 杨效忠;彭敏;;基于信息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微博内容分析——以山东、浙江、广西旅游局微博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汪中生;;遵义乡村旅游发展思路[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5 全华;;旅游网络及其功能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6 孙文昌;;青岛旅游的战略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7 吴寒;;构筑以武昌——南昌为轴线的革命旅游带[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焦新旗;;低碳经济视阈下区域整合及旅游市场一体化构建——内蒙古、张家口草原圈旅游形象塑造的启示[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9 蒋轶红;王铮;李山;王瑛;周嵬;;基于GIS的旅游研究——以著名风景名胜区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安尊华;;黔东红色旅游的几点思考[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婷;水平营销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彬彬;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与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兰岚;旅游经济影响评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朝霞;对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运营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孙丹榜;昆明市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赵颂强;云南省旅游行政综合执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卜宪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条例》的解读与完善[D];延边大学;2010年

8 李雪琴;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波平;湖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徐力;我国旅游网络社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0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350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0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