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述评与模型构建
[Abstract]:Ecotourism is a new tourism industry which appeared and developed in the late 1980s,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China from 2001 to 20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of eco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help of Eviews5.0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China,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tourism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F205;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2 方颖;纪圢;赵扬;;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J];世界经济;2011年04期
3 陈艳;;生态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雅;黄斌;贾敬禹;;白于山区能源开发对当地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2 潘晓莉;;关于“资源诅咒”效应的文献综述[J];才智;2009年22期
3 贾会娟;赵春霞;;“资源诅咒”:青海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开的陷阱[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4 张衔;吴海贤;李少武;;汶川地震后四川产业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J];财经科学;2009年08期
5 贺红艳;;矿产资源开发“强区与富民”悖论研究——以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为例[J];财经科学;2010年07期
6 刘庆岩;孙早;;国家意志、发展战略与市场制度的演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轨迹及展望[J];财经研究;2009年03期
7 应瑞瑶;周力;;资源禀赋与绿色创新——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看“荷兰病”之破解[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8 郑适;汪洋;;中国产业集中度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11期
9 倪鹏飞;李清彬;李超;;中国城市幸福感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10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vergence in Energy Intensity Gap and Its Economic Mechanism[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邵帅;齐中英;;“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邵帅;杨莉莉;齐中英;;能源开发、技术创新与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孙永平;;资源的“诅咒”还是距离的“暴政”——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赵辉;;资源型经济运行研究综述[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要素收入分配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凯;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磊;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王中亚;“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余东华;转型期中国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王子龙;中国装备制造业系统演化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危怀安;经济性垄断的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张育浩;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4 贺震川;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浦欣;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史涌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规模变化趋势及战略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8 武敏敏;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晓峰;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及环境管制的影响[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10 崔海霞;区域“资源诅咒”和采掘业企业“超额收益率”并存及其原因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2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3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4 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5 刘韵琴;;低碳视角下两型社会旅游产业发展要素重构——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恩胡;;西部人力资本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开发研究;2006年01期
7 谭江蓉;白志礼;;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政策实施效果评价[J];开发研究;2006年03期
8 李团团;黄燕琳;;技术进步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3期
9 丁乐群;林新立;刘天骄;常冬玲;;基于寻租理论的官煤勾结行为博弈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10 丁菊红;王永钦;邓可斌;;中国经济发展存在“资源之咒”吗[J];世界经济;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丽伟;;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9年13期
2 范大良;王学思;;中国转轨时期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3 孙建胜;山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J];山东经济;2005年05期
4 郑小琴;;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经济增长影响研究——以1990-2005年时间序列[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8期
5 金毓;;纺织品出口与绍兴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6期
6 简伟民;;中国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价值工程;2010年16期
7 王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8 易艳春;宋德勇;;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3期
9 陈伟国,范大良;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安平,李国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莫文;彭运石;;主观幸福感和经济增长[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10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记者站 曹振;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层论坛发表宣言[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张文灿 夏生祥;马路滩林场大力开发沙漠生态旅游资源[N];武威日报;2006年
3 赵鸣骥;创新激发经济增长[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张晓静,张开飞;经济增长能否承受税收高速增长之重[N];中国税务报;2005年
5 蔡f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N];湖北日报;2001年
6 陈 颐;教育是经济增长关键因素[N];经济日报;2003年
7 李茹萍;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珠海经济增长提速[N];经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比学;7%,,我们有信心![N];人民日报;2003年
9 中共泸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向民贵;关于湘西州南大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杜萍;经济增长良好 降息大可不必[N];市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长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03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0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