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产业耦合的我国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1 13:24
【摘要】:在当前社会,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很多隐形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而转变为显性旅游资源。目前,我国正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两大产业能够深度结合,共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入手,总结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ociety,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th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China. Many invisible tourism resourc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dominant tourism resourc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cognitive level. At present, China is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agriculture and eco-tourism there is a natural coupling, the two industries can be deeply combined, commo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rural hidden tourism resources,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cessive tourism resources under the coupling of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It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recessive tourism resources under the coupling of industry.
【作者单位】: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355)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延荣;;旅游资源的挖潜[J];河南水利;2000年06期

2 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宋子千,黄远水;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J];旅游学刊;2000年03期

4 陶伟;宁夏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姜志军;;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潜力与开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旅游资源[J];经济师;2001年06期

7 汪f ,孙云;四川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J];软科学;2001年05期

8 邓琳;四川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1年03期

9 王尊应;现代科技与古代遗产的完美结合——小议我国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J];杭州科技;2001年05期

10 刘坤,杨东;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但强;;关于名校校园旅游资源——以武汉大学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尹泽生;;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系统解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子渝;;关于丽水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的几点思考[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洛明;张思发;沙莉;;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模型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5 施麦生;戎玉;;因地制宜开发国内旅游资源——正定旅游局近几年开发旅游体会[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6 沈正平;程大中;;试论徐州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合理开发利用问题[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7 殷红梅;陈永孝;;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供需关系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8 俞金国;王丽华;;关于旅游资源理论的再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周玉翠;;湖南品牌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协调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左爱萍;陈瑞保;王跃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旅游资源功能分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旅游管理系 李萌;对社会旅游资源的再认识[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张建设 通讯员 张毅兵;河南率先摸清旅游资源“家底”[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熊唤军;旅游资源要凸现文化价值[N];湖北日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孙斌;抢救和保护红色旅游资源[N];韶关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峰敏平邋富生;整合旅游资源 激发内生活力[N];扬州日报;2007年

6 李萌;世博游线路设计应考虑激活上海世界性旅游资源[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王继] 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整合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产业[N];本溪日报;2010年

8 记者 董永前;切实把青城旅游资源 开发好 利用好[N];兰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翁灵娜;保护红色旅游资源[N];湘潭日报;2011年

10 实习记者 上冬冬;做活做强旅游产业 大力开发旅游资源[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金平斌;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维江;吉林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丹;对花溪旅游资源的美学思考[D];贵州大学;2006年

3 樊昊;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任希;基于CVM法的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与对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竹韵;旅游资源与公路网络协同优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林敏;地理过程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慧;第十三届全运会赛事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5年

8 王性豪;从市场营销角度探讨我国高校旅游资源的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健;避霾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支付意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10 王加园;宁夏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32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32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