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4 05:06
【摘要】:以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点,构建了旅游中心性城市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旅游中心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兰州、酒泉、天水是甘肃旅游发展的三个核心城市。借助引力模型,分析了甘肃省旅游空间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和强度,发现旅游经济联系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在此基础上,把甘肃省的旅游空间结构构建为丝绸之路旅游带、大兰州旅游经济圈、天水旅游经济圈、敦煌旅游经济圈的"一带三圈"。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ourism center city is constructed. The tourism centrality of 14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was determined by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nzhou, Jiuquan and Tianshui are the three core cities of Gansu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gravity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gree and intensity of tourism economic connection in tourism space of Gansu Province, and finds that the amount of tourism economic connection is concentrated in a few cities. On this basis, the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of Gansu Province is constructed as Silk Road tourism belt, Lanzhou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Tianshui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Dunhuang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one belt and three circle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西走廊经济带绿洲型城镇簇群空间成长过程、机理及管治研究”(编号:41271133)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2 李建国;;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0期

3 左昕昕;靳鹤龄;严江平;;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11期

4 陈梅花;张欢欢;石培基;;大兰州滨河带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12期

5 刘丽娟;;河西走廊旅游资源及其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张河清;田晓辉;王蕾蕾;;区域旅游业竞合发展实证研究——基于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5期

7 张洪;夏明;;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1年12期

8 任桐;刘继生;;吉林省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维度及其障碍度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12期

9 杨国良;张捷;艾南山;刘波;王瑞霞;;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旅游经济联系——以四川省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敏;;我国旅游区划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任开荣;;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丽江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3 赵建昌;;内蒙古旅游空间结构现状及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4 赵亮;宋香谒;;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李秀霞;倪维秋;;点一轴系统理论在鸭绿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运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6 汪德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7 张晓明;张辉;魏伟新;;旅游强县向旅游城市跨越的战略构想——以星子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1期

8 李琛;成升魁;陈远生;;区域旅游协作态势下的承德市旅游空间重构[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9 胡举华;;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在旅游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的系统学分析——兼论“西安咸阳旅游合作”[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洪静;李辉;;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旅游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薇;钟晟;;山岳型遗产地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以黄山为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福英;刘涛;马波;;基于城乡统筹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瑛;李树民;;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机理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邓丽娟;;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环洞庭湖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秋娈;沈和江;路紫;;研究设计: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的空间结构与运行模式[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邓丽娟;;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环洞庭湖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8 董晓峰;陈春宇;朱宽樊;;城市文化生态系统演变与保护再生研究——以西安市大明宫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浩;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薛莹;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红波;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赵倩;曲阜市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玲丽;公路交通对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影响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祝亚雯;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春伟;基于SSH的交通疏导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蕾蕾;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分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赵亮;宋香谒;;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张维生;李秀霞;;提升吉林省旅游竞争力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5 周亚庆;潘丽君;;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6 毛端谦,刘春燕,李志华;江西旅游分区及其开发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翟辅东;环洞庭湖旅游区空间结构探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钟俊;共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9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10 李琛;成升魁;陈远生;;区域旅游协作态势下的承德市旅游空间重构[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泽华;Haitao Li;史春云;汪侠;张洪;;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研究——以云南省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嘉颖;区域旅游可持续空间发展研究——以渭南区域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谢明礼;福建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颜敏;江苏省旅游空间结构与区域旅游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薛宝琪;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刘云同;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琳琳;旅游文化区空间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陈萍;基于点轴理论的山东半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高勇善;青岛市旅游业空间布局演变及其机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王丽丽;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的忻州市旅游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10 王丽会;天津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宏;;世界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历史演变[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2 周金宁;杨香合;齐艳华;;哈大齐城市群空间结构及特征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07期

3 周潮;刘科伟;陈宗兴;;低碳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2期

4 万家佩,涂人猛;湖北省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发展战略[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5 朱玉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演变关联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1年01期

6 马智胜;孙育平;;城市群聚的空间经济分析[J];企业经济;2005年12期

7 王良健;周克刚;许抄军;何剑;;基于分形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8 任璐;刘智才;;浅析精明增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08期

9 彭秀丽;;空间循环系统的区域经济价值链模式[J];求索;2008年01期

10 赵黎黎;黄新建;;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世豪;;城市聚集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实证分析——以顺德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韦亚平;;中国城市区域发展与紧凑空间结构——基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验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蔡静珊;;广州城中村农民工医疗行为及其空间特征——以新凤凰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玉江;陈培安;李冠伟;;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系统及空间结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柳英华;白光润;;城市文化娱乐设施区位——以上海市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姜丽丽;刘志虹;王士君;;辽宁省港口城市地带空间结构及区域作用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彭军辉;;湖南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推进的产业机理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彭秀丽;;关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馨;陈才;黄晓军;;哈大城市走廊组成要素与空间结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人大代表 旅游质量监督员 翟峰;旅游城市“灯光瘦身”为节能[N];西南电力报;2007年

2 本报通讯员 李永利;榆林吴忠等西北十市结成友好合作旅游城市[N];榆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吴天飞;“城市通”IC卡将推出[N];哈尔滨日报;2010年

4 陆海忠邋何世龙 韩承华;华池建设生态型红色旅游城市[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5 记者 徐磊 茹捷;福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建设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N];闽东日报;2010年

6 翟峰;各国城市如何应对垃圾[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练炼;花园式港口旅游城市向我们走来[N];江西日报;2001年

8 记者 傅晓峰 实习生 孙鑫;《济南都市圈规划》通过专家评审[N];济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杨雁斌邋通讯员 金铭 罗先安;安康“双创”迈出新步伐[N];陕西日报;2008年

10 何莉邋蒋颖;城建工作重点:高标准打造宜居城市 旅游城市 花园城市[N];丹东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国城市化空间结构的经济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陈大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夏显力;陕西关中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6 葛喜俊;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马晓龙;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1995-2005[D];中山大学;2008年

8 杨勇;都市圈发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张侃侃;城市社区体系空间形成机制下的空间结构可获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王欣菲;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东彬;人力资本空间结构及合理布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2 吴昕;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娄清芳;新市镇:特征、经验与前景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莉;城市发展中的地价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春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陆升军;城市化理论与战略新思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韦艳南;城市群空间分析与西部重点城市群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马一娇;小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靳美娟;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持续性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殷杰;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64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464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