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实证研究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of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gre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isting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degree measurement can only stop a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level because of the defects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statistical structure,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cepts of tourism industry fusion field and integration entropy, the physical model of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using AHP method to measure the integration degre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 Jiangsu and China by using AH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alyze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90163)
【分类号】:F5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长生;旅游场平衡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3 刘婕;谭华芳;;旅游与房地产业的关联融合度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2期
4 陈金林;;物质场论[J];科学之友;2011年02期
5 徐虹;范清;;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8年04期
6 冯刚;任佩瑜;朱忠福;叶彬;李健愉;蹇代君;;基于管理熵的“数字九寨沟”综合绩效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02期
7 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1年04期
8 张国举;鲜俐玲;;关于旅游场域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樊小兰;;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2 张慧;;旅游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肖建勇;郑向敏;;旅游产业融合:动因、机理与效应[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4 李渊妮;费罗曼;胡誉满;;“后花园”战略背景下江西省入境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邵振峰;章小平;马军;邓贵平;;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5期
6 龚巧林;陈惠芬;;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1期
7 孟莉娟;;“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向[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8 冯淑华;沙润;;古村落场理论及景观安全格局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9 杨国良;钟亚秋;王李清潆;刘昕;;四川省旅游流空间扩散方向及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10 王永明;马耀峰;王美霞;;中国入境游客多城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宋仪艳;;增长极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A];2007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浩;罗浩;;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学成;;基于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的旅游业属性与特征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冰;基于场论的物流生成及运行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陈国贵;基于房地产业视角的中国沿海区域城市旅游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国举;创新场域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文彤;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10 钟泓;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陆晓清;;论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佰瑞;;产业融合与北京旅游业的发展[J];城市问题;2009年09期
4 张凌云;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交叉弹性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5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6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7 王新生,姜友华;场论理论在经济客体地位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南省城市地位为例[J];地理科学;1997年03期
8 王志国;物流场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1990年01期
9 王瑛,王铮;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10 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兰;韦秋杰;;综合评价法在设计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9年09期
2 赵清,刘振东,马利民;邮政企业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3 范鹏飞;在通信工程方案优化中多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应用[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刘艳,夏宇;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内部风险控制评估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3年02期
5 杨建平;陶普;;距离综合评价法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J];基建优化;2007年05期
6 林晓言;冯璐;张国虹;;铁路民营化效果的多指标动态综合评价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钱忠宝;;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评标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J];中国招标;2008年04期
8 王忠伟;陈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林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森林工程;2010年03期
9 杨辉;戴世山;丁以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火电厂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湖南有色金属;2010年05期
10 郑明君;张跃刚;黄凤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客户需求分析与应用[J];流体传动与控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海军;;稽查人员设置比率综合评价法之探讨[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宣伟;蒋文军;;综合评价法——税基批量评估技术的创新与实践[A];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樊晔;刘寒梅;李晓奇;;对公司评价招聘毕业生问题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蒋晶晶;陈廷斌;王晓煜;牟向伟;;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配送中心规划方案优选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魏彩乔;刘佳;李永贞;;粗糙综合评价法及在绿色度评价中的应用[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晓梅;赵建平;;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埋地压力管道失效可能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7 唐克;崔卫兵;王征武;朱建生;;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目标排序中的应用[A];决策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振东;张启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军用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红兵;秦俊;胡永红;董丽;;基于尺度指数的城市住区绿化环境评价初探[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10 陆松;于英川;;中国保税区转型与自由贸易区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川璐 湖南省衡阳市审计局;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N];中国审计报;2010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关于印发《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综合评价法实施规范(试行)》的通知[N];国际商报;2008年
3 雁晨;商务部规范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评标办法[N];中国建设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春兰;模糊因子综合评价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2 刘晶;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晓云;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扬州市地表水质的分析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杨静;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4年
6 甘浪;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大型化工项目本质安全评价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7 冯娜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后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8 孙佳;基于QCD理论的JC公司生产现场改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白雪;我国廉租房实物配租轮候排序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任丽娜;西安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模式及运行能力评价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7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2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