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我国传统服装结构的延续与变迁
发布时间:2020-03-20 02: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清末以前我国主要服装的结构,分衣裳连属制和上衣下裳制加以论述,得出清末以前我国主要服装的结构为二维平面结构。然后介绍了清末民初时期主要服装及其结构,总结出清末民初时期的三大类服装结构,即延续古代二维平面结构和二维平面结构中渗透三维结构以及完全的三维结构,并剖析了这一时期服装结构的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成因。此外,还对两件典型服装:清末女子旗袍和民初女子旗袍进行结构分析、按特定人体尺寸制图并实物复制,实物由该人体着装后再进行着装效果分析。最后分析清末民初我国传统服装结构延续与变迁的原因及研究这一时期服装结构的意义和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图文】:
2.1.2袍袍是继深衣之后出现的又一种长衣,初见于战国,秦汉时较为流行。和深衣一样,结构形制为平面的二维造型,裁剪方式也是直线平面裁剪(见图2.2、2.3)。汉代的袍服样式多采用交领,两襟相交,,袖身部分较宽大呈圆弧状。袖口部分收小以便于活动。袍的裁剪方式有正裁与斜裁两种。袍分为上衣下裳两部分。上衣为正裁,总共是8片,其中前衣身2片,两个袖子各3片。以上8片拼合之后,再从下边缝合。在两袖与正身相接的腋下,另拼一块长37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的布,便于手劈的上下活动。领缘用绦带做成正裁,至大襟部分向下延仲44厘米。下裳正裁共5片,大小襟正面两片「月。一一润....图2.2袍的款式图 2.1.3半仲半竹是唐代女子孺裙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袍的裁剪图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523.5
本文编号:2591066
【图文】:
2.1.2袍袍是继深衣之后出现的又一种长衣,初见于战国,秦汉时较为流行。和深衣一样,结构形制为平面的二维造型,裁剪方式也是直线平面裁剪(见图2.2、2.3)。汉代的袍服样式多采用交领,两襟相交,,袖身部分较宽大呈圆弧状。袖口部分收小以便于活动。袍的裁剪方式有正裁与斜裁两种。袍分为上衣下裳两部分。上衣为正裁,总共是8片,其中前衣身2片,两个袖子各3片。以上8片拼合之后,再从下边缝合。在两袖与正身相接的腋下,另拼一块长37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的布,便于手劈的上下活动。领缘用绦带做成正裁,至大襟部分向下延仲44厘米。下裳正裁共5片,大小襟正面两片「月。一一润....图2.2袍的款式图 2.1.3半仲半竹是唐代女子孺裙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袍的裁剪图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5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向阳;论晚清上海服饰时尚[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安文新;;长袍马褂·中山装·西服[J];文史天地;2005年10期
3 郑燕凤;;试分析中国20世纪初女子服饰的变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谭一;;清末民初北京地区女子服装上常见的装饰形式与工艺[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张朝阳;;旗袍的发展及其结构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耘;;试析民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7 季凤芹;潘维梅;黄永利;;对近代女子服饰变迁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8年48期
8 陈东生,周丽艳 ,尉晓娟;清代满、汉服饰的演变与交融[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徐逸,董薇;浅议民国时期服饰变革的意义[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侯玉凤,史林;民国时期服饰西式化走向略述[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彦芳;天津近代服饰初探——1840—1919年[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2 李霞;清末民初马面裙的实物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3 余红;清末民初服饰变迁的文化阐释[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1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59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