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20:30
【摘要】: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开展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的研究,对优化配置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资源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经济学、旅游学、地理学、区位论、产业布局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社会经济调查分析、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旅游资源分布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功能区划、重点建设地区、建设轴线和重点旅游线路进行的研究和优化,并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优化的对策措施。 全文由七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引言。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西部民族地区土地辽阔,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在国内外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开展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的研究,对优化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资源配置、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有关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优化的直接相关文献很少,间接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等领域。 第三部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优势为资源丰富且种类较多,原始性和垄断性较强,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区位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和突出,在国内外旅游业高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发展潜力巨大,但是面临着自然衰败、人为破坏和人文环境恶化的威胁。 第四部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运用绝对量和相对量指标,从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收入、旅游饭店等方面,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现状进行了区内和区外比较,较客观地评价了其开发格局。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看,还是从相对数量上看,西部民族地区高等级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低,与其所具有的土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成比例,与其所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不匹配。进入新世纪的近10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接待的入境游客人数获得了较快增长,但是相对于东部和中部而言,速度较低。在西部民族地区内部,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十分悬殊,不平衡性特征十分明显,西南地区目前正维持着西部民族地区的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地位正受到挑战,旅游资源开发格局正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 第五部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的优化分析。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呈凝聚态分布,省区之间旅游资源绝对量分布不均衡,整体上服从“Y”型特征,铁路线等交通线附近集聚明显,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附近地区较多。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功能区划可分为5大区:远西南滇黔贵奇山异水民族风情旅游区、近西南川渝名山峡谷天府之国民族风情旅游区、近西北陕甘宁古都丝绸之路荒原旅游区、远西北新蒙荒漠草原旅游区和青藏宗教文化原生态旅游区。同时对旅游重点发展地区(旅游组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重点建设西部25个组团和15个重点建设轴线的观点,并对每个旅游亚区的重点旅游线路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第六部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优化的对策措施。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实施旅游非均衡开发战略、深度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明确合理的区域分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等优化开发旅游资源格局的建议和措施。 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对主要结论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讨论,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


图 1-1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Figure 1-1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e paper用经济学、旅游地理学、统计学、系统论、区位方法,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优化查方法是深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对有关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法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可得到数据所EL2007、SPSS13.0 等工具可对调查数据以及统图等研究,具体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

入境旅游者,游客,西部民族,资源开发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格局优化研究减少 39.55%。东部受到的影响较小,2003 年较上年只减少 19.9%,而比例有所提升, 2003 年接待了占全国 83.6%的入境游客。2008 年受世机的影响也是西部最大,增长率为负 11.3%,而中部和东部则分别保持和 4.66%的增长(图 4-3)。西部入境游客变化的波动性,说明西部民族业的不成熟性,即处于发展的较低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国忠;;攀枝花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1年01期

2 黄静波;;湖南宜章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基础与战略构想[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李国印;;谈邢台太行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王菁;;宝鸡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征文观点综述[J];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郭媛媛;;旅游资源开发的伦理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赵旭升;;中部旅游资源开发的演化与评价[J];发展;2007年05期

7 徐德体;朱淑芳;;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及创新组合模式[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5期

8 蒋梅鑫,王伟年;江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徐丽霞;帕尔哈提·艾孜木;;论新疆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自主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李直蓉;;富川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性探析[J];贺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红梅;梅再美;;新形势下贵州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2 马勇;;宜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3 谢伟;;玉林旅游业成长研究[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4 夏学英;;我国旅游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李子渝;;进一步开发利用舟山旅游资源之我见[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尔东;李守伟;程学峰;范鑫;宫庆艳;;论矿业旅游资源开发[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如嘉;;黔桂交界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讨[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8 尹德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旅游业发展[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9 冯亚芬;魏少琴;贾铁飞;;区域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10 马青红;;论山西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的法律保护[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杨术军邋邓志鹏 范景利;科学开发旅游资源 努力打造三产龙头[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曾晓伟;加强双方交流合作 做大做强绵阳旅游业[N];绵阳日报;2011年

3 首席记者 何明亮;我市旅游业十年步入快车道[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4 记者 武珍;山西省深度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驻吉林记者 陈守君 赵利;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记者 张议橙 赵汝碧 陈晓波 雷桐苏;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N];云南日报;2010年

7 ;“十一五” 旅游业跃上新台阶 “十二五” 新契机迎来新跨越[N];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峰;16条政策对旅游业意味着什么[N];甘肃日报;2006年

9 徐惠艳 吉木萨尔县外事侨务旅游局党组书记 副局长;吉木萨尔县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N];昌吉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班若川;把握战略机遇期 适应新形势新挑战[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加州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考察(1960-1980)[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叶传忠;旅游业辐射下的农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魏敏;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王建勋;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徐晗;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崇芝;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段红艳;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3 高兴;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海;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刘华;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颜晓爱;乾安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梁文婷;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立法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熊隆东;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业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汪中冬;安徽宣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谢晖;基于循环经济的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3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03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