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游憩涉入、地方依恋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13:01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日趋成熟,消费者出游理念由过去的“以量取胜”转变为现在的“以质取胜”,因此提高旅游体验质量成为了当务之急,也成为了旅游景区(点)经营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要想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质量,首要问题是明确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旅游体验质量,国内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研究内容集中于先在因子、干涉变量等静态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旅游者在与目的地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游憩涉入、地方依恋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丰富旅游体验质量影响机制架构,为优化旅游体验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选取乌镇、周庄、西塘、朱家角四个江南古镇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了440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19份,运用SPSS16.0和AMO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江南古镇旅游者的游憩涉入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程度,由重要性、愉悦价值、象征性三个维度组成,按得分高低依次为重要性、愉悦价值、象征性。2.江南古镇旅游者的地方依恋水平处于中等程度,由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组成,按得分高低依次为地方依恋、地方认同。3.江南古镇游客整体旅游体验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由四个问项组成,按得分高低依次为愉悦性、逃逸性、审美性、教育性。4.受教育程度、江南古镇旅游经历、旅游停留时间、旅游陪同者对游憩涉入有显著性影响。5.游憩涉入和地方依恋均对旅游体验质量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游憩涉入对地方依恋有显著性正向影响。 按研究流程,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前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机与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从游憩涉入、地方依恋、旅游体验质量及三者之间关系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果,为本研究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实施,本研究属于实证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选取周庄、乌镇、西塘、朱家角四个古镇作为调查地点。 第四部分是数据整理与分析,运用SPSS16.0和AMOS16.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指出研究结果的现实寓意及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F203;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会燕;;古村落旅游地互动仪式与旅游体验质量相关性分析——以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2 钟洁;沈兴菊;;民族村寨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4期

3 魏遐;潘益听;;中国旅游体验研究十年(2000-2009)综述[J];旅游论坛;2010年06期

4 周思芬;谢春山;佟静;;旅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的美学解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钟国庆;旅游体验真实性规律与景区经营管理问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白凯;马耀峰;;入境旅游者体验质量动态评价研究——以西安入境欧美旅游者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2期

7 徐菁;沙润;靳诚;;旅游体验失真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对旅游业管理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8 厉新建;;旅游体验研究:进展与思考[J];旅游学刊;2008年06期

9 余勇;;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探讨[J];北方经贸;2007年12期

10 姜海涛;;旅游场:旅游体验研究的新视角[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龚永新;;茶乡体验旅游的内容及发展对策建议浅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3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周丽君;高雪娇;;长白山旅游产业集聚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仁军;惠红;黄蓓蓉;;论旅游的草根化趋势[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6 吕俊芳;;基于STP理论的“无景点旅游”发展模式研究[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海娥;何再平;;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新选择:增加旅游体验——环球嘉年华成功的启示[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8 周金泉;何文晋;;海南国际旅游岛高端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与开发[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9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振之;张冠群;;区域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全域度假发展研究——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刘;旅游体验的类型与效果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商报记者 孙珏;旅游书开启“出新”引擎[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3 张迎新 本报实习记者 沈仲亮;旅游“微”力不可小觑[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高彪 驻江苏记者 姚宁安;南京启动“智慧旅游”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通讯员 施旅轩 记者 李子俊;我市启动“智慧旅游”建设[N];南京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赵珊;网络将旅游带入新天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 陈琳;智能旅游浅析[N];中国旅游报;2011年

8 北京杨振之来也旅游策划规划有限公司 杨振之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丹;旅游地产品升级: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二)[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丹 成都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杨振之;旅游地产品升级:旅游体验质量(三)[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丹;旅游地产品升级:旅游体验动力机制(四)[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益勇;提升移动网络用户体验质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镜;基于遗产生态和旅游体验的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唐德荣;乡村旅游行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曦明;有效支持IPTV业务的扇出无关交换结构[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梁强;面向体验经济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发与营销创新[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7 李丽娟;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杜海清;无线传输中的视频质量评价及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谢朝武;顾客服务体系的界面管理:理论、机制与酒店业的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10 Ayad Nasser (那思);UMTS系统的测量和检测[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银银;游憩涉入、地方依恋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金金;符号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魏瑞娟;古城旅游者体验质量综合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程双双;旅游涉入、博物馆情境对游客体验质量与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秦冉;城市观光巴士乘客体验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任雁;基于业务类别的体验质量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杨甜丽;旅游体验品质测量模型的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斌贝;基于旅游体验的民俗展馆设施设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9 马晓煊;我国公益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10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24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24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