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23:00
【摘要】: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有力抓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具有重大的意义。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耦合形式强有力地推动着乡村地区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国内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结合具体情形研究的更少。当前,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农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升级,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现实下,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是产业融合要突出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衡量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方法,就成为产业融合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在探索农业与旅游业互动机制、耦合主体、耦合模式、耦合瓶颈的基础上,从产业投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大层面评价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从需求水平、供给水平、消费水平三大层面评价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对全省农业与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指数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河南省整体农旅耦合的发展情况,并从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对省内18个地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推进河南省农旅耦合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产业融合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Arc GIS空间分析法、熵值法等作为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定量探讨农旅产业耦合现象,构建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发展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在综合评价值方面,河南省农业综合发展指数由2008年0.0232上升为2017年的0.1952,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有2008年的0.0031上升为2017年的0.2014,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十年间,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整体均处于稳步发展状态,且呈现上升趋势。各地市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区域差异较大。2017年,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均高于0.19的地区有洛阳、平顶山、信阳、三门峡4个地市。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之间相差较大的区域为郑州、鹤壁、驻马店、济源4个地市,农业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性明显。(2)河南省农旅耦合协调度由0.0921上升到0.4453,经历了由失调向协调演变的历程。全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由磨合阶段向高水平耦合演化,耦合协调度从严重失调发展到勉强协调。河南省农业综合评价值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均处于不断攀升的胶着状态,2008-2017十年间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度较为稳定,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十年间,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虽然较低,但缓慢增长,从严重失调到勉强协调,是两大产业不断磨合而实现的结果。(3)河南省各地市农旅耦合的过程中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2008-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耦合度基本都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并且增速较快,耦合协调度也由失调向协调发展演进,整体从2008年磨合阶段发展到2017年高水平耦合状态;空间层面上,河南省各地市处于不同耦合协调发展等级的地区数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总体趋势上是向着良好的态势发展。2008年河南省各地市均处于严重失调,2017年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濮阳、漯河、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发展为勉强协调,地区之间耦合差异明显但在逐渐缩小,农旅耦合发展已形成集聚效应。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河南省农旅耦合发展阶段,本文提出推进农旅耦合协调的发展策略:(1)优化结构,推动农业内部耦合;(2)提档升级,实现乡村旅游新发展;(3)三力合一,深化农旅耦合程度;(4)功能拓展,助力农旅协调。
【图文】:

耦合机制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机制

空间分布,协调度,旅游业,农业


图 5-15 2008-2017 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利用表中的数据,运用 Arc GIS10.2 软件绘制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图,根据河各地市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可得河南省各地市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的空间分布。从图 5-15 可以看出,2008-2017 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592.7;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陈俊合;熊焰;;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关系研究及实证——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陈俊宇;张晓杰;周克艳;刘芳清;;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3 余菲菲;胡文海;荣慧芳;;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5年09期

4 徐凯;李悦铮;;中国沿海八大经济区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06期

5 王宁;;2001-2012年杭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态势研究[J];旅游论坛;2015年03期

6 李田;;基于耦合协调视角的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年02期

7 刘红瑞;安岩;霍学喜;;休闲农业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8 杨主泉;张志明;;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罗飞;马永双;;代际伦理视野下的后代人权利保护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4期

10 牛君仪;;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俊;区域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度测定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8年

2 李影;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3 孟素英;北方地区可持续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验证[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4 黄细华;南昌市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与布局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5 苏夏琼;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朱晓东;河南省旅游业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5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685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e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